心脑血管疾病已是当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它的严重性与高发率,对心血管专科医院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其设计上,有哪些有别于综合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呢?业内相关设计师为记者做了详细全面的解读。

  以医院功能为基础

  *门诊大厅无需过大

  “要建好心血管医院,首先要了解医院的功能,明确医院的针对性和需求,这样就会有的放矢,建成真正适合医院的建筑”。中元国际医疗二所所长李辉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及患者的特点对这类医院建筑的设计做了具体分析。

  他说,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的心脑血管病,这种患者通常发病快,且发病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救助。这就要求医院的急救部和绿色通道要非常完善,急性发病的患者,一经发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被送到急救部进行抢救,以保存他们的生命。另一种是慢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发病缓慢,等候治疗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般可通过预约的形式就诊,由于他们就诊的时间是可以相互错开的,因而避免了人流的拥挤,所以门诊大厅也无需像综合医院一样建得过大。

  *对急救室、手术室的要求很高

  心血管医院专科性非常强,功能相对单一,相比其他医院,手术会相对较多,门诊量相对较少,因此它对急救室以及手术室的要求很高,对门诊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设计时要考虑将手术部做得大一些,与之相配套的ICU也有相应的要求。综合类医院通常是一个手术床对应两个监护床,但是对心血管医院来说监护病床也要相应增加。而门诊只要合理安排诊室内设施与设备,满足采光和通风良好等基本要求即可,无需大费周章设计得过大、过炫。

  以患者需求为根本

  李辉介绍说,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分两个极端,一部分是婴幼儿,他们通常是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另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大多是患有急慢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这两类患者的相同点都是体质较弱,行动不便,需要人员陪护。

  *注意感染控制

  “这就要求在设计上必须注意控制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患者的特殊监护区与手术部不仅要相邻,还要设置洁净通道直接相通,避免经过非洁净区,以保证其卫生、安全。”李辉说,像北京安贞医院在监护区的设计中,由于充分考虑了上述问题,采用中心岛式的监护模式,将监护病房分为两个大区,使重症监护患者都在护士站直接监护视野之内。各间以玻璃隔断分割成小间,集中设置医护用房,从而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安全。

  *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上海峻源设计有限公司的高忠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心脑血管患者行动不便,通常都需要借助轮椅行走,这就要求医院内部无论是垂直交通还是水平交通都要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他在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的设计中就将诊室及候诊空间的大小甚至是诊室开门的大小都做了相应的增加。同时,还将各种检查的科室相对集中设置,方便患者在最短的路径内做各项功能检查,缩短行走距离。”

  *注重人性化设计

  高忠民认为,由于心脑血管医院内陪护人员较多,预留给这些人的空间也要相对宽敞。他在设计住院病房及监护室时考虑到了人性化的问题,即增大探视空间,从而解决了重症监护患者的家属在等候时不再拥挤的问题。为了避免探视人员过多而引起的交叉感染,高忠民还将环绕着重症监护的病床设置了专门的探视通道。探视人员在这里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器看到患者的治疗情况。

  以未来发展为目标

  *为新设备预留空间

  对心血管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师们提出了自己看法。山东建筑设计六院的钱宁亚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医疗设备的极高要求,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未来引进的新设备预留足够的空间。”

  *引入养老、康复的理念

  高忠民建议,在心血管医院设计中应引入养老、康复的理念,将其建成集度假、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的医疗机构。“这样‘三管齐下’的设计,使心脑血管专科医院真正实现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医疗要求。”

  *重视智能化系统

  还有设计师强调,要看到智能化对心脑血管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技术上具有很强的超前性,采用成熟的智能化设备,是促进心脑血管医院不断发展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