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不仅是建筑本身的布局与规划,也包含室外工程规划设计。但有些设计师和医院管理者对此重视不够,往往是等主体建筑完成后才考虑附属工程,重主体建筑,轻附属建筑;重室内,轻室外。实际上,医院建筑规划与室外规划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建筑工程的室外规划设计对主体建筑是更好地完善和补充。

  一、室外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室外工程规划设计,它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化的平面图,还应进行管道的流量计算,走向及合理布置,不能等到建筑工程完工再进行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主要分为5个方面:道路交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外综合管网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和标识设计。

  在总体规划时,要同时考虑道路、管网、绿化、停车场的合理布局,标识的位置及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这样规划会使后面的工作更为顺利,即在主体工程临近结束阶段就可进行室外工程的实施。

  二、老医院改扩建过程中的室外设计与施工

  老医院改扩建中也要充分考虑室外规划设计,尽管这种设计与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设计师应深入现场,勘查地形地貌,了解情况,医院尽量提供地下、地上资料,供设计师参考,以便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图纸,比如绿化景点等应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致,形成统一和谐的综合体,等等。

  三、室外工程设计实例

  南京儿童医院建于1953年,是一座具有近60年历史的老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000㎡,总建筑面积82000㎡,地形是北高南低。在道路交通与流线设计上,由于医院入口拥挤,因此该院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主入口人员密集,人车混杂,如何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现有机动车停车位严重不足,能否挖掘潜力,增加机动车停车位;市消防局要求院内道路符合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成环形通道。

  2008年,该院借21层病房楼竣工投入使用的时机,对室外工程进行全面设计和改造。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将全院几十年未统一的管道重新整理,使之科学合理,线路明确。在建设过程中,医院总体规划构思以《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现代化、景观化、生态化、高效化,达到功能完备高效,交通流线清晰,顺畅快捷,园林景观符合现代花园式医院的要求。同时,医院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 医疗区,包括门诊部、病房楼及拟建内科急诊楼;行政办公区,主要为行政楼;后勤服务区,包括综合楼、锅炉房等。

  医院的4个出入口设置,南面为医患人员入口,东西面各为汽车入口和出口,西北面为垃圾污物出口。医院原有停车位200个,改造后为 370个。无障碍设计使所有建筑的出入口均有残疾人坡道。

  对于这座经过多次建设的老医院,为防止改造施工中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院方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注意各种管道的施工顺序,埋深的位置及材料的选用。以前医院采用混凝土路面,此次改用沥青路面,不仅平整度好而且美观。在水管的选择上,室外选用了PE管、铸铁管。消防管通选用热镀锌钢管,并做了防腐处理。

  为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医院在道路施工前先安装了管道。首先安排下水管,因下水排放无压力,稍有坡度且离地面0.6m深即可。其次安装蒸汽管,所有管线都避开化粪池。最后是安装电缆线、弱电线及通讯线路。

  由于室外地形高差较大,规划中有一部分是在地下室顶板上做绿化,覆土有深有浅,医院根据不同土深种植不同的植物。室外园林景观,四季常青,季季见花。医院还结合绿化做停车场,既增加了停车位,又增加了绿化面积。

  医院标识系统由专业公司进行方案设计,改变了原来乱贴乱挂的现象。灯光照明高低错落,既考虑亮度,又注意分布均匀。

  今年,医院对室外规划和园林设计又进行了补充,增加了雕塑。内科急诊楼与病房楼之间连接采用玻璃幕墙落地窗设计,既防雨又通透开放。房屋四周采用花台种植花草,使整个医院建筑与环境更加自然和谐。

  四、结束语

  医院建筑的室外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建设花园式医院,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医护人员在诊疗中都享受到温馨的环境,从而心情愉悦,身体尽快康复,工作更加努力。

  邵春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南京 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