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谷山医院始建于1953年,地处鹿儿岛市内少数的幽静住宅区内。2002年,该地区被评为日本第一类低层住宅专用地区,致使医院不能进行简单的改扩建工程,为继续留在该地进行精神科的医疗工作,医院又不能迁到郊区,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做规划时要一边使老院继续进行医疗工作,一边进行改扩建工程。
方案:在缝隙中建设
医院要边运营边进行改扩建工程;院内用地高差有17m,要确保院内动线的顺畅;设计要符合将要修订的医疗法;结构要适应将来转为福祉设施的使用。
根据要求,医院最终采用的方案是在已有建筑中间的缝隙中建设新医院。新医院总建筑面积17973㎡,地上6层,设有392张病床。工期从2002年11月到2006年11月,分阶段性施工。
布局:保持适度的间隔
新医院的平面布置范围较广,离附近的住宅区较近。由于省去了建设临时病房楼,所以成本效益比较好。最重要的是,新病房楼的布局保持了相互之间适度的间隔,使得阳光和新风很容易进入建筑内部。
设计:开放式
外观设计的特点是呈45°雁行层叠布置的单元病区。回归社会栋布置在离地区住宅最近的西南角,作为与社会的连接点。不设大门的正门与宽敞的前庭表明了医院是“开放型的医院”。在病区的走廊插入光庭可以有效地引进阳光和新风。内装修采用住宅常用的天然材料,病房被体贴地分割成像宿舍一样的个人小间。
分散布置在高差达17m用地上的各个病房楼,通过3层标高的“天街”水平贯通,人们可以在各个病房楼之间无障碍移动。另外钢筋混凝土主要集中在外墙部分和电梯系统部分,内部仅用Φ170的钢管柱支撑,内壁全部采用干式漆板。采用这种设计,以备将来修订的医疗法转为其他用途时的改造。
由于4栋新建建筑相互之间保持了适度距离,使得新医院所有场所的窗户都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虽然新建筑的体量是已有建筑的2倍,但是看不出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威压感。开放式的设计,没有门的通道,道边种植的花草树木,还有可以让附近社区人们使用的茶室、画廊及会堂,都在反映着医院“与地区同发展”的理念。
冈田耕治(日建设计) 周有芒、刘锦标(《建筑创作》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