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推广实施是当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而持久的解决方法,是改善生活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
绿色医院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中的一种,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建设程序及运行模式较为复杂并有其特殊性。因此绿色医院建设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一、 对绿色医院建筑概念的认识与解读
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从建筑规划设计到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管理运行直至拆除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以,绿色建筑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过程。与绿色医院建设相对应的是诸多不同的动态模式。
1. 全新建、易地迁建模式。
2. 原址分期分批逐步更新扩建模式。
3. 原址内部技术更新改造模式。
4. 既有运营中的各类医院(也存在着绿色医院建设的主题)。
二.绿色医院建设的策略与选择
绿色医院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并非只有高投入、高技术才能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技术与地方材料及地域传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实施绿色医院建设优先选择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绿色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四节”、“一环保”,应充分重视传统的技术手段,在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潜能以灵活设计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是历经数代人的探索实践,并经反复验证而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炼而经典,虽小而分散,但如果运用得当,照样可以效益显著“积小胜为大胜”。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
1. 优化建设选址、朝向、形态,充分适应本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
如:选择冬季背风向阳,夏季有利于通风,地势居高不受山洪侵害,利于排水之处作为建造场地;然后通过对建筑形态以及建筑形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促进夏季空气自然流动,冬季遮蔽寒风,同时又避免形成“风口”、“风道”等。
2. 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如:利用地形高差,巧设台地,建错层式建筑;利用道路与场地的高差做浅埋深地下室、半地下室,既减少土方量又使地下建筑有自然采光通风等等。
平顶山新城区医院新建工程,充分利用近12m的地形高差,组织立体交通,减少土方量,减小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3. 整合交通,将医院交通规划纳入城市区域交通体系,把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用足。
解放军第117医院机场路院区工程,拟将地铁站与地下室整体衔接,以充分利用市政公共交通资源
(二) 建筑本体设计
1.通过对建筑各部位的结构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对材料设备优化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改善建筑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如:炎热、湿热气候区,建筑底层架空做法,通风隔热屋面、架空(阁楼通风)屋顶;窗户设置灵活遮阳设施,夏季遮阳,冬季利于日照等等。
尽最大可能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如: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天井采光、半集中式布局等。
设备系统:提高机器与系统效率,选用节电节能设备。
2.绿色医院建设还须通过主动设计,采取各种高效集成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首先,太阳能: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生产生活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将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和构件融为一体,做成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太阳能光电玻璃等等。
第二,地热能:利用热泵原理,把四季恒温的低位能地热作为夏季制冷冷源,冬季制热热源。
地源热泵原理图
浙江嘉善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全面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并全热回收供应生活热水。
第三,再生水的利用:利用建筑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生利用。
第四,风能利用。
第五,生物能的利用。
当然,采用此类新技术应该从实际和经济出发,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但不要过度超前。选用相对成熟的技术,稳定可靠的方案,行之一二,重实效而非数量,在精而不在多。
三、4种容易被忽略的“大节约”形式
(一)重视医院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
建立保证规划严格执行的约束机制,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大拆大建,造成资源巨大浪费。
绿色医院建设应涵盖所有新建、扩建、改造和无基建工程正常运营的各类医院。尤其是改扩建类医院,应利用好旧建筑。拆掉不该拆的或远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建筑,而建一个所谓“节能环保的建筑”,和见缝插针式的无序建设,都不是真正的“绿色行为”。
(二)建筑功能空间规模应大小适度
“空间”的过度铺张是最大的浪费。如:医疗街的宽度应具体根据门急诊人流流量确定,不应一味地求大求阔;手术室的大小不必全做到六七十平方米,应适当安排大中小比例,以做到物尽其用,免去层流净化设备容量及维护的浪费……
(三)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延长其生命周期
同时提高建筑空间的弹性适应度,以应对未来功能变化。现有建筑使用耐久年限多规定为50年,我们要建设一所“百年老院”,建筑要重复拆建两次,何其浪费!而要把使用耐久年限50年变为100年,我们只需多付出一点点,何其划算!
(四)建筑各功能系统寿命应与设备系统使用周期科学匹配
使它们寿命周期趋向一致或吻合,以使资源充分利用,这同样是成效显著的节约。
四、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阶段作为绿色医院全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周期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医院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阶段。同时,健康、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方针也主要体现在该阶段。
所以,“绿色医院”需要有“绿色”的管理模式,应对医院的绿化、生态环境维护、场地交通管理、节能节水、材料和设备检测维修以及垃圾处理等制定专门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运营计划和操作规程,并设置有效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五、结束语
总之,绿色医院建设不是突出建筑外在风格的形式标签,也不是不切实际的高技术堆砌、罗列,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用最适宜的技术手段追求高效、低耗、安全、舒适、和谐的绿色医院这个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 吕志新)
王国栋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