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推广实施是当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切实可行而持久的解决方法,是改善生活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

  这几年中国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政府、研究机构、开发商到全社会都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行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大力发展正逢其时,已迅速跨越起步阶段,向全面实施发展。

  绿色医院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中的一种,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建设程序及运行模式较为复杂并有其特殊性。因此绿色医院建设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一、 对绿色建筑(包括绿色医院建筑)概念的认识解读。

  当前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认识理解在不同部门机构,所处角度不同,说法不一侧重各异。

  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从建筑规划设计到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管理运行直至拆除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以,绿色建筑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过程。与绿色医院建设相对应的是诸多不同的动态模式。

  1. 全新建、易地迁建模式。

  2. 原址分期分批逐步更新扩建模式。

  3. 原址内部技术更新改造模式。

  4. 既有运营中的各类医院(也存在着绿色医院建设的主题)。

  ……

  对不同的模式,应对策略应各有侧重。

  二.绿色医院建设的策略选择-----重视传统技术的潜力挖掘与主动尝试创新并举。

  绿色医院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并非只有高投入、高技术才能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技术与地方材料及地域传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实施绿色医院建设优先选择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绿色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四节”“一环保”,应充分重视传统的技术手段,在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潜能以灵活设计应用。这些技术方法是历经数代人的探索实践,并经反复验证而积累流传下来的,精炼而经典。虽小而分散,但如果运用充分得当,照样可以效益显著“积小胜为大胜”。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

  1. 优化建设选址、朝向、形态,充分适应本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

  如:选择冬季背风向阳,夏季有利于通风,地势居高不受山洪侵害,利于排水之处作为建造场地;然后通过对建筑形态以及建筑形体组合进行合理的设计;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促进夏季空气自然流动,冬季遮蔽寒风,同时又避免形成“风口”、“风道”等。

  2. 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如:利用地形高差,巧设台地,建错层式建筑;利用道路与场地的高差做浅埋深地下室、半地下室,既减少土方量又使地下建筑有自然采光通风等等。

  图一 平顶山新城区医院新建工程,充分利用近十二米的地形高差,组织立体交通,减少土方量,减小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3. 整合交通,将医院交通规划纳入城市区域交通体系,把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用足。

  图二 解放军第117医院机场路院区工程,拟将地铁站与地下室整体衔接,以充分利用市政公共交通资源。

  (二) 建筑本体设计

  通过对建筑各部位的结构构造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对材料设备优化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改善建筑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如:炎热、湿热气候区,建筑底层架空做法,通风隔热屋面、架空(阁楼通风)屋顶;窗户设置灵活遮阳设施,夏季遮阳,冬季利于日照等等。

  尽最大可能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如: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天井采光、半集中式布局、等。

  设备系统:提高机器与系统效率,选用节电节能设备。

  ……

  绿色医院建设还须通过主动设计,采取各种高效集成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

  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太阳能:利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生产生活热水;

  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将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和构件融为一体,做成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太阳能光电玻璃等等。

  图三

  图四

  2. 地热能:利用热泵原理,把四季恒温的低位能地热作为夏季制冷冷源,冬季制热热源。

  图五 地源热泵原理图

  图六 浙江嘉善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全面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并全热回收供应生活热水。

  3. 再生水的利用:利用建筑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生利用。

  4.风能利用。

  5.生物能的利用。

  ……

  当然采用此类新技术应该从实际和经济出发,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但不要过度超前。选用相对成熟的技术,稳定可靠的方案,行之一二,重实效而非数量,在精而不在多。

  三、几种容易被忽略的“大节约”形式

  1.重视医院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建立保证规划严格执行的约束机制,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大拆大建,造成资源巨大浪费。

  绿色医院建设应涵盖所有新建、扩建、改造和无基建工程正常运营的各类医院。尤其是改扩建类医院,应善待老建筑,利用好旧建筑。拆掉不该拆的或远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建筑,去建一个所谓“节能环保的建筑”,和见缝插针式的无序建设,都不是真正的“绿色行为”。

  2. 建筑功能空间规模应大小适度,“空间”的过度铺张是最大的浪费。

  如:医疗街的宽度应具体根据门急诊人流流量确定,不应一味地求大求阔;手术室的大小不必全做到六七十个平方米,应适当安排大中小比例,以做到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免去层流净化设备容量及维护的浪费。……

  3. 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延长其生命周期,同时提高建筑空间的弹性适应度,以应对未来功能变化。

  现有建筑使用耐久年限多规定为五十年,我们要建设一所“百年老院”,建筑要重复拆建两次,何其浪费!而要把使用耐久年限五十年变为一百年,我们只需多付出一点点,何其划算!

  4. 建筑各功能系统寿命应与设备系统使用周期科学匹配,让它们寿命周期趋向一致或吻合,以使资源充分利用,这同样是成效显著的节约。

  四、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阶段作为绿色医院全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周期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医院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阶段。同时,健康、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方针也主要体现在该阶段。

  所以,“绿色医院”需要有“绿色”的管理模式,应对医院的绿化、生态环境维护、场地交通管理、节能节水、材料和设备检测维修以及垃圾处理等制定专门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运营计划和操作规程,并设置有效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总之,绿色医院建设不是突出建筑外在风格的形式标签,也不是不切实际的高技术堆砌、罗列,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用最适宜的技术手段去追求绿色医院高效、低耗、安全、舒适、和谐的终极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摘要:对绿色医院建设的策略选择及涉及主要因素展开论述,并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展对绿色医院建筑设计及项目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绿色医院;策略;可再生能源利用;大节约;绿色建筑;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