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医疗室内精装修设计注重人性化的思考,建立在对建筑环境、医疗特殊性与技术材料、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为了能对最终的效果有所控制,设计之初必须有明确的设计主题、合理的功能系统、色彩系统、材料系统等多方面组织构架。设计进行中,通过这些系统对各个环节的可变因素控制幅度,保证最终效果。如果设计方案效果好、工程施工管理合理、材料选择合理等因素具备了,工程结束时空间效果、材料质感等效果体现出后,现场的效果会比设计之初的图面效果更好。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和运动医学楼室内精装修设计方案的阐述,体现出了现代化医院室内装修的特点。

  关键词:室内精装 人性化设计 设计主题 色彩体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和运动医学楼室内精装修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是符合国家规范及北京市地方现行法规、规范和有关规定的;满足了使用功能并通过空间造型优化了使用功能;室内设计风格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设计特点,设计理念具有超前性;色彩、材料、质感有新意,空间造型新颖、大方、美观并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体现了以人为本,营造了安全、环保、节能、卫生、高效的场所气质;使用了安全、环保、节能并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装饰装修材料及设备。

  一、设计主题

  北医三院门急诊医技楼和运动医学楼室内精装修方案根据该院综合性医院的特点,作为其中的两栋楼,根据使用功能和科室分布,分别给予独有的主题。从日常的多个片段中采集色彩,由深到浅,组成一套色块魔方,应用到设计中。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修改方案、颜色、材料选样时也紧跟这个主旨,做到整体统一。

  (一) 门急诊医技楼

  包括儿科、外科、内科、妇科、产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的门急诊医技楼,采用具有亲和力的桔色、暖色调。设计主题是“温暖”,旨在体现人文关怀,渲染柔和的气氛,缓解病痛与就医压力等心理情绪。将整栋楼色彩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增加整体感和空间的可识别性。

  (二) 运动医学楼

  由于该院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成就和对国家体育事业的贡献,运动医学楼的设计主题定为“活力”。体现治愈之后的人体感受。采用蓝灰色调,营造卫生、洁净的气氛,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建立统一的标识体系和室内色彩体系可以增强医院的品牌和形象。

  二、设计理念

  以模块化、耐用性、施工便捷、材料充足、维修简便、造价合理、使用灵活为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紧跟国际医疗建筑发展趋势,设计更趋向开放化和酒店式,削弱传统医院概念,营造和谐舒适的就医环境,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设施。建立统一的室内色彩体系和标识体系,注重品牌建立与应用。能够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三、空间和视觉效果在实际项目进行中的修改完善

  (一)门急诊医技楼

  门诊挑空二层,营造尺度较大的空间。玻璃幕墙采光充足,光影变化丰富,给平淡的空间增加情趣。

  从正门进入门诊医技楼,视线向右在挂号处的天花处做了橘黄色夹胶玻璃的提示带,视线向左可以看见绿色夹胶玻璃的药房提示带,这两个色块提示了到门诊医技楼首层的两大主要功能区域。

  顶面的造型在提示人流方向同时起到了照明的层次分布、吸音等功能。在工程的实际进展中,经过对医院大堂噪音的仔细调查,为提高吸音效果,在顶面的蜂窝铝板中,增加了穿孔铝板的分布面积。让穿孔板在空间的分布从原来的造型顶扩散到整个顶面与蜂窝铝板穿插的均匀布置,穿孔板内背吸音材料,增强吸引效果。

  (二)医疗主街

  融合了多种功能的医疗主街,为医院增加了新的亮点,舒适而美观,提升环境质量。在实际的工程进展中,对医疗主街的顶面进行了深化调整。

  通过灯光的竖向布置,对人流方向给予提示,增强空间的流动感和方向感。在顶面造型中又采用了蜂窝铝板和穿孔铝板的组合布置,让穿孔板成为顶面灯光走向的助手,同时又起到了吸音的功效。在自动扶梯的垂直空间,立面用深浅交错的石材拼接出竖向的韵律,与扶梯平行的长方形区域顶面,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做了深化调整。

  运用彩色半透明亚克力垂片,给从自动扶梯上下楼的患者色彩提示。亚克力垂片的排列缝隙成为又一个吸音的区域。在亚克力垂片中,有三分之一是穿孔垂片,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吸音效果。彩色半透明的垂片在每一层选用一个色系,垂片选用渐变的颜色明度,再通过半透明的叠加,调和出更多新的颜色灰度,丰富了这个建筑中的色彩体系。

  (三)共享中庭休息区

  将绿化引入到半室内空间,赋予了空间新的生命力。一次方案在背景墙位置延续了建筑外墙的砖红色,用文化石来做室外到室内的延续,在项目进行中,甲方和设计院认为此处的颜色比较突兀,不能与室内协调统一,所以将背景墙改成了米黄石材。

  (四) 候诊空间

  色彩温馨柔和,给人以亲和力。在室内材料的选择时,围绕设计主题和选材主旨,保持整体色彩统一。

  在方案的设计初期,找到合适的材料色块,进行组合,将合理的配色、材料组合运用到设计图纸中,在项目进行中再一次选材,经过几次调整,找到最适合的方案和搭配原则。

  四、人性化设计与细节思考

  色彩上强调舒适度和洁净度,造型上防止冲撞伤害和减少清洁死角。墙角、柱子、踢脚线采用圆角造型,不容易磕碰,也便于清洁。咨询接待台、分诊取药台、挂号台、收银台、护士站台等固定设施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尺度,高低错落,便于不同人群和不同功能的使用。候诊厅采用柔和的色彩和线条,增强舒适度,缓解等候压力。共享休息区中提供座椅、绿化、水吧、咖啡机、自动贩卖机等服务设施。设计过程中对医用家具的造型、尺寸、尺度、选材、色彩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和研究,促使其既满足功能、工艺制作、经济指标的要求,还要符合视觉聚焦点和美观艺术效果的要求。

  五、充分考虑到患者就医心理

  (一)从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分析

  应外该院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成就,就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患者就医时排队等候情况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儿童对于医院的药水气味和医生的白色制服有相当程度的恐惧心理。又如老年人就医,经常出现科室众多,楼层多,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此外,还应考虑患者家属上楼下楼的情况。

  (二)解决办法

  针对就医等候,可实行预约系统或电子叫号系统,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等都是科学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法。可通过卫生清洁和对整个医院嗅觉系统的细微管理,来改善嗅觉环境。改善医院的通风,目前先进的针对医疗建筑的空调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另外清洁剂的气味,空气清新剂,以及水吧中的咖啡、饮料等的气味都能对医疗建筑室内的嗅觉系统产生影响。

  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扶梯和直梯都将给老年人带来方便。物理传输通道的应用也为特殊情况下的检查治疗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