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中心城市公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超过2000张病床的医院已屡见不鲜。公立医院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科室细化完善,进一步满足了百姓的医疗需求,但同时也出现医院造价攀升,管理、运营成本加大,患者就医时间增加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了“大型医院生存和发展”专门研讨会,许多医院管理者和建设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或建议。
对医院规模发展认识不一是发展失衡还是符合需求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公立医院已经达到2000张病床规模的医院数量不断增加,不少医院也想朝这个目标“进军”。面对公立医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人认为,我国医院规模发展失衡问题已较为普遍。但也有人强调,由于每个城市情况不同,医院发展规模不宜强求一致、不可一概而论。
天津泰达中心医院王铁林认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卫生基建投资多集中于大型医院。在1990年~2003年间,卫生总费用剧增,而医院服务总量无明显增长,这意味着单位医疗成本明显增加,医院规模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衡问题。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李景波介绍,当医院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医院的效益增长幅度低于规模扩增幅度,即扩增“边际效应”将呈递减趋势。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陈学顺说,大规模化≠效益的最大化。医院规模扩张后,容易加重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尤其是大量引进医疗设备,直接导致医疗成本加大,引发医务人员过多地将时间用在单纯医疗上等问题。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中石提出,医院规模建设不宜强求一致,或者一概而论,以无锡市医疗中心项目为例,2000张床的设置规模,是无锡市政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资源现状,为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的实际需求,经过多年酝酿、多次论证而确定的,是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的。
政府的行为及相关政策是医院规模失衡关键因素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当前市场失灵的医院规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行为及相关政策是导致医院规模失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据天津泰达中心医院王铁林分析,导致医院规模失衡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医疗卫生规划不合理,主管部门管控不严,致使医院数量及医院规模失衡发展;医院的产权关系不清晰、不合理,医院自我建设扩张的要求愈来愈高;医疗支付体系不健全,医院规模与医疗成本分离,医院规模趋大,导致服务成本提高的问题愈来愈突出。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湛认为,大型或超大型医院之所以能在我国生存和发展,有巨大社会力量的支撑,其经济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制度因素是分级医疗体系没有建立,以收定支的医保制度诱导了医疗需求;文化因素是患者死前如不进医院,其家人会承受道德压力。部分医院向大型或超大型发展是
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如果政府的政策导向变化,如分级医疗体系构建起来,大型或超大型医院就会遭遇巨大的市场风险。
规模扩大不能盲目评价体系应同步建立
不少与会医院院长提出,据国外研究显示,从投入产出效益看,综合性医院的规模以具有800~1200张病床最适宜。
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规模发展,院长们认为政府应在卫生资源配置中担负起相应责任,合理确定医院发展的适宜规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国华指出,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责任,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标准,严格医院床位配置的准入管理和调整;在投入方式上,改变以往按“人头或床位”拨款的模式,建立与工作量、服务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相挂钩的投入新机制。
天津泰达中心医院王铁林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国家医疗卫生网络规划,以及各级各类医院配置标准、服务标准,然后以法规的形式予以落实和保证。国家应严格界定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的性质。随着国家医保体系的构建,应同步建立医保医院信用评价体系及医院资本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对各级各类医院终端服务产品的设计、收费标准及个人支付标准,统一进行制衡和管理。
对超大规模(2000床以上)新建扩建医院项目,应由医院界最高行业协会予以论证,再由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实施,严格实施管理和控制。
解放军总医院王树峰认为,我国中心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要形成比较理想的组织架构,需要综合考察几个因素,即所承担的医疗任务是否与区域医疗需求相一致;医疗人才的承受能力是否与发展空间相匹配;病床数量是否与周边医疗资源配置相协调;医院的综合效益是否与百姓生活水平相吻合;医院规模扩展是否与自身环境设施相适应。
这也就是说,医院规模扩大不能盲目进行,需考虑周全,才能减少生存和发展的风险。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中石提出,特大型医院的设置,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卫生区域规划;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全面考虑资金匹配的可行性和平衡度;要高水平规划、分步实施且注重内涵建设。
北京协和医院于晓初的观点是,大型医院的建设及发展,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便捷、高效、安全、节能,避免规模奢华和盲目扩张,同时注重医疗流程合理化,管理流程现代化,以及物流传输高效便捷,保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需实现“四个转变”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李景波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医院必须认真研究新的发展规律,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转变;从数量攀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转变;从传统型管理向集约化、系统化管理转变。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陈学顺说,大医院要确保正常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内涵建设。目前,他们尝试推出一些举措,如以疾病为纽带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连接;高级职称人员的专病化运作;诊疗服务流程再造;进行全成本核算,开源节流,提升效益等,收到较好效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国华介绍,医院规模发展和卫生资源配置的延伸是医疗集团化,这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医疗集团化发展的路子,成功和失败的范例值得借鉴。其中,台湾长庚医院、新加坡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化运作比较成功,而上海南汇国际医学园区等则遭遇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