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国的医院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各地新建和改扩建了大量医院。对于大中城市原有的大型综合医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次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是进行改扩建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一个科学合理,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可实施性的总体规划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建院四十多年来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专家教授云集,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医院。
一. 北医三院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北医三院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总建筑面积76171.1平方米,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医、教、研等项事业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院区建筑布局不合理
由于医院以往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建筑布局零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晰,从而造成医院院区内各种人流、物流混杂,相互交叉。
2. 各种功能用房面积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门急诊用房不足
现医院门急诊楼设计门诊量为700人/天,实际近年北医三院门诊量为4500余人/天,居北京市各大医院之首。门急诊病人拥挤不堪,人满为患,就医环境恶劣。
②住院条件急待改善
医院病床编制为1025张,现只能开设864张,日门诊量与病床之比为5.2:1,比例严重失调。病房基础设施较差,患者意见很大。
③教学、科研用房急需增加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医院,北医三院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目前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影响正常教研工作,阻碍事业发展。
3.各种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原因,院区现有建筑建设标准较低,在诸如装修标准、机电设备设置标准上都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广大患者的要求。
4.院区汽车停车位及绿化面积严重不足。
院区建筑多为平房或低层楼房,占地面积过大,使得院区杂乱,汽车车位及绿化面积严重不足。
二. 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则
1. 总体规划应体现医疗建筑的功能要求。
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性极强,机能复杂的建筑类型,医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应充分体现功能的要求。实现合理分区而又联系方便。在大型医院的布局上,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密集型的总体布置,过去传统分散式的布局,已为组团式建筑群所代替。现代医疗诊断治疗服务要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医疗服务中主张方便病人,提倡高效。因此要求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紧凑的诊断治疗程序,要求在医院的规划布局中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以方便病人,缩短院区工程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面对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也要求医院总体规划尽可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2. 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现代医院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随着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的开发利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效果,但在这些高效精密的技术背后,也隐藏着情感的空虚和冷漠,也存在着使医疗失去人性的忧虑。因此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就应着手,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和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吸引人的公共空间,美化诊断治疗用房,不仅仅可以改善环境,一系列研究表明这还将有助于病人的痊愈。
3.方案的可实施性
作为大型医院的改扩建工作,势必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规划方案在保证科学合理先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大型医院一般现状情况都比较复杂,制约因素比较多,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分析现状中的各种条件,制定出的总体规划方案,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性,不应影响医院平时正常的医疗服务工作..
4.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建筑领域,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建筑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对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而言,其可持续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的建设势必存在更深刻的变化,因此在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三.北医三院总体规划方案
通过对北医三院现场的仔细勘察,保留院区北侧单身宿舍,护校,变电所等建筑,依旧作为医院的后勤保障区。院区南侧的医疗用房,除1989年建成的高干,中知病房楼和2001年建成的眼科中心外,其它建筑多数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经破旧不堪,总体规划中均考虑予以拆除。
方案中将医疗区设置在院区用地的中部,采用集中式布局形式,通过一条中央通道(主街)将门急诊,医技,病房楼部分自南向北依次联系起来。使得各部分功能之间联系紧密,又不互相影响。门急诊楼在用地南侧沿城市道路展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景观。各门急诊科室采用尽端式的布局形式,使流线短捷,避免互相交叉。随着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内各医技科室出现了科室逐渐细化,大型化的趋势。因而在方案设计中将医技部设置于门急诊与病房楼之间,方便联系,同时将医技部规模适当扩大,满足目前使用的需要,同时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由于用地紧张,病房楼采用高层,方案考虑在用地北侧新建两栋病房楼,一栋为十九层,作为外科病房楼,一栋十五层作为北医三院在国内外最具影响的运动医学科的病房楼。同时将原高干,中知病房楼适当改造做为内科病房楼,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住院部。
用地西侧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相临,因而在外科病房楼西侧设置科研教学办公楼,与医学部联系紧密,方便教学科研工作。
·交通组织
院区内交通组织的主要原则是各种人流物流分区明确,互不交叉。方案中在用地南侧城市主要道路上设两个入口,做为门急诊病人及医护人员的主要出入口。用地西侧设一入口,作为教学科研部分的主要出入口,方便与学校部分的联系。用地东侧中部设住院病人及家属入口。东侧北部设后勤辅助出入口。方案中院区各主要建筑前均设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在门急诊楼地下室设地下停车库。并在院区用地西南角设大型机动车停车区,包括一个地下三层的大型地下停车库,和一个大型的地面停车场,从而彻底解决停车问题。
·绿化设计
院区内的绿化设计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各主要建筑前均设置分散点状绿化。在用地西南侧地下停车库顶板上预留3m深覆土,形成大面积绿化,与门急诊楼前的绿化组成一个大型的绿化主题广场,为医院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生机盎然的氛围。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考虑树期的搭配,保证院区常绿。
·方案的实施计划
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总体规划的实施主要分为三步:
1. 根据院区的现状,首先兴建外科病房楼。
2. 外科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将现妇儿楼及一病区用户搬入外科病房楼内,兴建运动医学楼和门急诊医技楼。
3. 运动医学楼和门急诊医技楼建成投入使用后,将现门急诊楼搬入新楼,兴建地下停车库和绿化花园。
总体规划设想在各方面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总体规划的建设工作,将北医三院建设成为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医院。
四. 结语
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设计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涵盖了建筑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与医学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它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又要有实施中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生物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已在医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理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医院已不是单纯供医疗活动的容积空间,它应提供一个更加家庭化,艺术化的空间,这就为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的色彩.如何在严谨的科学性中溶入浪漫温馨的气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北医三院总体规划设计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出的一点点尝试,希望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