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给鲁班奖工程和声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实录

  本刊记者/高悦

  特约记者/陈伯华

  何为“鲁班奖”?“鲁班奖”的全称为“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于1987年由原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一项优质工程奖。1993年随联合会的撤销转入中国建筑业协会。1996年根据建设部关于“两奖合一”的决定,将“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并,奖名定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该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代表了我国当代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对荣获“鲁班奖”的单位,授予“鲁班奖”金像和荣誉证书,对主要参建单位颁发奖状,并通报表彰。获奖企业在获奖工程上镶嵌统一荣誉标志,并将编篆专辑,把其载入史册。

  ——2009年10月17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对2009年中国建设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工作结果进行公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工程名列其中。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09]第47号文件,对经公示的99项鲁班奖名单在网上正式发布。

  ——2009年11月25日~26日,深圳,中国建筑业协会在这里举行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颁奖大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工程在这里正式将“金娃娃”揽入怀中。

  从2004年9月28日,综合病房楼工程举行奠基仪式起,到为抢救四川地震伤员,综合病房楼创伤骨科病区提前启用,再到2008年8月18日,综合病房楼正式竣工,在这个长达近4年的建设过程里,面对如此繁重复杂的建设任务,对于工程的建设者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硬仗。有一组数字可以为综合病房楼工程获得“鲁班奖”和声——1378个日日夜夜,67106m2建筑面积,5大项目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涉及22支相关专业队伍,施工高峰期1200人集结,土建、安装包含几十个系统……

  通大附院“百年”的期待

  位于濠河之滨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是由清末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建于1911年的南通医院,近百年来,虽几经磨难,终弦音未改,现已经发展为占地面积约130亩,总建筑面积15万余m2,33个临床科室,20个医技科室,17个研究室(实验室),开放床位1537张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是苏中地区的医疗保健中心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然而,伴随着南通地区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医院原有的规模和设施已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和社会对通大附院的医疗服务需求,经报批立项,按照医院的总体规划,医院决定建设总建筑面积为67106m2,地下一层,地上南楼19层,北楼17层,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综合病房大楼。其中大楼地下一层为停车位、设备机房、管理用房;一层为大堂及药房、收费处,二至十九层为病房,其中三层为净化手术层,设22个手术室。建成后的综合病房楼气势恢宏、时代特色鲜明,宛如两叶风帆依偎在美丽的濠河之畔,为迷人的濠河景区又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建院以来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个工程,全院上下对综合楼工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这是百年附院的标志性建筑,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始终是我们医院的头等大事。”通大附院院长陆少林、党委书记张涛、分管基建的王副院长、桑副院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对综合病房楼工程的建设思想十分明确:“要高品位策划,高起点定位、建成苏中地区一流的现代化综合病房大楼,工程争创‘鲁班奖’不仅是对工程的肯定,对提升通大附院的形象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378个日夜的坚持

  20009年8月20日,“鲁班奖”复审专家组组长肖景贵带领专家组成员从地下室到屋面、从远观到局部细看后称赞说:“这是今年鲁班奖项目复审中,我所看到的做得最好的工程,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这“最好”的称赞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也并非一帆风顺,沉甸甸的奖杯中凝聚了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汗水。他们深知,鲁班奖没有标准,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要得奖唯有精心策划、科学管理、埋头苦干。

  在建设过程中,从建设方到施工方、从院领导到一线工人都十分重视学习和探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人之长。

  多少回,院领导带队长途奔波参观考察,加班加点组织咨询论证。

  多少次,为做好做精一个节点,施工方请来行家里手为一线工人示范指导或派出人员外出取经。

  曾多次邀请“鲁班奖”和“国优工程”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到现场查问题、提建议。

  综合病房楼工程的建设者们深深地知道,拥有一支勤奋敬业、敢于管理、务实高效的现场管理队伍对确保工程质量是多么的重要,记者采访过程中对该院基建科负责人说到的一段话印象很深:“为了把好材料、设备的质量关,我们与医院纪检部门一起带领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先后到生产厂家、工程实例现场考察有过几十次,有时一天行程七八百公里,到达目的地后马上开始考察,许多名胜古迹,就在身边也不能抽身一游,到晚上九、十点钟吃饭是常事。人很辛苦,但我们周六出发,周日必须返回,因为每周一的生产例会是雷打不动的,生产环节上的许多问题都要在例会上解决。”

  一一呈现的亮点

  正是凭借着这股拼劲和为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卫生保健目标的孜孜追求,才成就了如今综合病房楼工程的亮点纷呈——

  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医院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不仅在内部环境设计中,遵循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在中部设内庭院,有效地改善通风、采光等,使主要房间均能直接对外通风、自然采光,创造出绿色的就医环境。

  同时也非常注重在细节彰显人性化关怀,例如在楼内设有专门的残障人士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均设置有残疾人士专用椅位,病房入口圆弧转角、卫生间内都安装有关爱扶手、进出大楼的各主要出入口均设置有无障碍坡道、标识标牌等。

  智能建筑服务于民

  众所周知,建筑智能化建设在医用工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医院项目不同于一般工业厂房、住宅、商场等项目,系统多,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在综合病房楼工程中,仅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方面,医院共设置有综合布线、火灾自动报警、有线电视、保安监控、门禁对讲、楼宇自控、医疗呼叫、排队叫号、信息屏幕显示等系统。

  其中,保安监控系统在各主要出入口,各楼层电梯厅设监控摄像机,能够实现同时录像和长时间保存。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对空调通风、给排水等系统的自动监控,能够对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

  医疗呼叫系统以每一病区划分呼叫子系统,方便患者、护士、医生之间的联系。

  建筑节能绿色环保

  为了满足“鲁班奖”工程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医院不仅在施工中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要求,落实防止扰民措施、环保措施、节能措施,例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灯具,充分二次利用洗车池水现场降尘,并与环卫局合作采用全封闭式环保垃圾车外运等,还积极与建设和设计单位沟通,通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断桥铝合金窗框配合LOW-E镀膜玻璃,挤塑聚苯板墙体及屋面保温,立面遮阳,变频水泵,变频空调制冷机组,空调热回收系统等节能措施,对绿色医院理念进行积极诠释,每年可降低能耗28.3%,可实现节约成本约318万元。

  推广应用技术创新

  综合病房楼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9大项、24子项。在推广应用新技术过程中,组织严密,工期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节约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5月通过江苏省“新技术示范工程”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了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

  其中采用的气体管道医用物流系统技术,有效地帮助医院实现药品、手术用品等医疗物品快捷、方便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细节要求严谨求实

  *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外光内实、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473组混凝土试块、钢筋保护层厚度经检测全部符合规范要求。测量18个大角垂直度,层间偏差2.5毫米,小于允许值8毫米,全高偏差9毫米,远远小于允许值30毫米。

  *幕墙造型

  幕墙造型庄重典雅、线条流畅,拼接平整,组合统一。南北楼19120平方米双叶弧形组合幕墙彰显风帆气势,悬背栓式倒挂石材外檐错落有致,遮阳板整齐划一,10.5万米胶缝均匀饱满顺直、十字接头平顺光滑、深浅一致。

  *卫生间

  506个病房卫生间全部采用电脑排版,观感如一,地、墙、顶三维对缝、拼缝严密、色泽统一,地漏、洁具居中,扶手、灯具排布美观。

  同时,卫生间的墙地阴角、洁具四周、窗台阴角全部采用塑钢泥填缝,共75851延长米,防水耐用,顺直美观。

  *设备安装

  105台设备安装,10个系统调试,29万米管道、管线交叉排布,2.95万个末端装置安装,整齐排布,做到规整、美观。灯具、烟感、风口、广播等末端装置做到“横成排、竖成行、斜成线”。

  健康教育完善提升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通大附院承担的又一项重要任务,通大附院在硬件建设上也突出了健康教育的功能,建设了能容纳几百人的多功能厅和手术视频示教室。作为南通地区卫生系统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通大附院将更优良的条件为南通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等服务,发挥医院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

  未来的通大附院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病人治病疗伤的同时,主动承担向群众免费宣传健康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责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群众提高健康意识,懂得如何爱惜生命、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