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在医院的痛苦等候,让我记忆犹新:母亲生病做手术的时候,医院里根本没有地方等候,我们几个兄弟就在医院外面的天桥上坐着等,很破落的感觉,一点尊严都没有。于是,在我进行医院的改建时,我誓将医院建设得更温馨,更人性化,让来到这里的人都能体会到我们的用心。”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石新医院的院长谢伦就是在自己的身心感受中定位了他所在医院的改建项目。
33岁就当上院长的他,在改建过程中,大胆创新,仅6个月时间,就把月子会所与医院的产科中心相结合,建设出新式的母婴中心 。他全程参与医院的改建工程,有时甚至固执地与设计师“叫板”,就连内部家具和饰品也几乎都是他去挑选的……
谢伦的亲力亲为,想法如何而来?
一切,从他的“敢于”开始——
敢于创新——月子会所与产科中心相结合,采用外墙内装
目前,月子会所大多是服务行业,产科中心则是带有医疗行为的,两者结合建设的实例鲜有。
谢伦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他说:“大家都说母亲伟大,怎么伟大呢?十月怀胎,分娩痛苦,我认为这种伟大不是通过痛苦来实现的,它完全可以在很温馨、很惬意的环境下来实现。”
有了这样的想法,谢伦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参观了一些产科中心和月子会所。他发现,很多地方有月子会所,却没有产科,有的有产科却没有月子会所。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建一个从孕前、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的母婴中心,把月子会所融入到产科,更多地给予产妇医疗上的关怀。
有资料显示,30%的产妇都有产后抑郁症。谢伦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他希望产妇们通过医生的心理辅导,母亲康复等医疗手段,尽快做好角色的转换,掌握育婴的知识。”他强调道:目前很多父辈的观念是,不希望把自己的孙子或外孙让别人带,而我们所倡导的是一种不同的观念,对于产妇来说,父母不在身边,老公不在身边,怎么办?我们的母婴中心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辅导性的全程照顾。
“不是医院的医院,不是酒店的酒店”——这是谢伦为母婴中心的定位——他尝试把酒店的服务和管理理念导入产科中心。在医疗流程合理、安全的前提下,把酒店功能无限扩大,使酒店管理人员参与酒店功能的管理,比如大堂休闲厅、咖啡吧以及一些客房、病房、餐厅等,用酒店的长处,避免医疗上的短处,更多地节省医疗人力资源。
谢伦把他的理念看做医院的‘招牌菜’——“要做好这道菜,必须全面下功夫。”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很多小细节处处彰显着谢伦敢于创新的思想。比如,首次采用了外墙内装的方法,产生很冲突的视觉效果;在走廊,采光不好的地方,采用LED广告牌点亮走廊;在病房的走廊扶手下安装了亮化灯,既可节省投射灯的设置,又起到了小夜灯的作用,省钱又美观;还有VIP陪护室的沙发,是两用的,可以折叠,使陪护的人员能休息。
再有就是不得不提的候诊厅壁炉,谢伦在国外医院见到候诊厅有壁炉后,觉得它对营造母婴中心的氛围很有效,于是就“移植”到自己的这个“宾馆和家”里来——这个壁炉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天寒的时候,它还可以释放暖气。
谢伦的得意之作还表现在外部水池和防火通道中,水池用了多色“马赛克”砖,设置了火烈鸟等雕塑,渲染出宁静湖畔的景象;而防火通道与医院的外墙十分和谐,这个小小细节虽然花费了8万元,但因能融入医院建筑的整体效果中,他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敢于否定——有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师充分沟通
医院的改建项目是由国外设计师亲自“操刀”设计的,共3层。
就拿窗户的设计来说,谢伦与设计师曾争论较多。设计师的想法是把外部的窗户全部设计成百叶窗,以打破很多国内医院传统窗户的设计形式,力求达到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
但谢伦认为,窗户是建筑的“眼睛”,如果眼睛太大了,并不好看——只要能让人有开阔的视野就可以了。再从安全角度考虑,窗户的开口不宜过大。百叶窗的形式采风效果和视觉效果很好,但采光和维护保养会有问题:百叶窗会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阳光,清洁起来也会浪费很多人力。
最终,谢伦与设计师沟通后,改成了如今这种百叶窗与玻璃窗相结合的窗户设计形式。既有采风,又有采光,又能节约成本。
敢于否定,并不表明谢伦以自我为中心,他的每次否定,都有充足的理由。在他的思维中,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中再多的否定都不重要。再说窗户的问题,设计师建议楼的转角处不宜封死,留有小玻璃窗,既有采光,又开阔视野,他觉得很好,欣然接受了设计师的建议。
看来,谢伦真是个完美主义者。
敢于总结——改建中的遗憾之处
有人说,只有自己敢于做,敢于总结,才能把经验变成有力量的行为。
谢伦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母婴中心工程结束后,他最先思考的就是其中的遗憾之处——
一是雨篷的问题,轻质的钢结构,虽然外部的紧密性较好,但很难避免漏水的问题。谢伦明白,目前国内很多装修工程队的技术还达不到下雨时保证雨篷完全遮雨这样的水平。
二是在改建中,原建筑表面的灰沙没有彻底清铲干净,致使对新材料不贴合,下雨时,雨水会使表面鼓起来。谢伦总结,再改建时应注意这一点,如果一次性清铲干净,使砖抛露出来后,再贴砖,这不就可以避免鼓起来的现象吗?
三是外墙砖内贴的问题,需要注意灯光的射角,最好不是从上面向下投射。灯光如果是从上面照射下来,会把不平整的墙面照射出更凹凸的效果。而外墙内贴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很高。谢伦反思,当时忽略了这一点,比如勾缝是施工时很头疼的一件事,砖与砖之间的勾缝如果勾不好,就会有这种“流泪”的视觉感受。
再者就是一层使用的大钢化玻璃窗,虽然视觉效果很好,但导致通风有些问题。谢伦三省,当初不用钢化玻璃而用普通防碎的玻璃也是可以的,因为安装了钢化玻璃再安装重风机。两者一旦隔开,钢化玻璃极易破碎,而普通防碎玻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敢于挑战——战胜难点、省钱有道
在短短6个月的改建工程中,也有让谢伦最头疼的事——原建筑的半框架结构问题。
比如手术室,两间变一间,中间的承重墙要拆掉,拆掉就意味着不安全,会倒塌。那么就必须做迁梁,很多功能只能在中间实现,致使诊疗区放到了外面的区域。
又比如,原建筑中有一颗10多年的大树,为了保护它,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特意绕开这颗树进行改建。
遇到这些挑战,谢伦从没想过放弃。他坚信,办法是想出来的,有付出一定有收获。战胜改建难点如此,体现在他控制成本,省钱有道上他更是有自己的“窍门”——
先说洁具。批量定购很便宜,但谢伦的讲价技巧也让记者“大跌眼镜”,一般商家便宜到6折就已经很难得了,而他跟人家讲,做装修工程,能给到他3折或更低的折扣价也是可以的啊。“有时候他们不相信你是甲方单位,那么我就说我是乙方单位,是装修队的,他们会很卖账,而且比说甲方价格更便宜。”
再说内部家具。如果全部用真皮沙发,市场上1万元的,他3800元就买到了。货比三家那是必然的,但谢伦为了选家具,远在乐从的家具市场他就去了10次,最终整体家具总额不到100万元。
谢伦的想法是,在装修方面不需要花很多成本,“动一点儿小心思就可以了”。实际上他考虑的是硬装修和软装饰结合的问题,比如柱子基本用石材,其他地方不用石材,整体的气氛用灯光、装饰画、家具来烘托会很好。
记者几次好奇地问谢伦,“你这样事事亲历亲为会不会很辛苦啊?”而他却说:“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辛苦,每当看着这些变化,非常开心。”他还告诉记者,在母婴中心改建时常构想这样一个画面:“夫妇二人在生小孩前或后能坐在一起,喝着茶,欣赏周边景色,谈笑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