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建筑师,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晨的感受是:国内的医院比较重视建筑的外观,而国外的医院则将重点放在内部的装修和功能的细化与完善上。从这一点来说,国内的医院从建筑观念上来说都是很相似的。那么如何塑造有个性的医院呢?李晨的观点是:可以用当地特色元素塑造医院。
挖掘地域特质,再现城市符号
李晨以近期的一个项目举例说,在设计杭州市下沙医院的项目时,我们深度挖掘了地域特质。杭州有着“都市水乡,田园风光”的意蕴,我们从杭州传统建筑开窗形式中获得灵感,并加以提炼,形成独特的元素符号。在整体建筑的色彩上使用体现水墨韵味的杭州主色调——丰富的灰色系作为建筑主要色彩,建筑材质以深灰色的糙面花岗石与浅灰色的光面花岗石相结合,再现江南意象。
建筑内部空间引入水体,使其与主体互相穿插、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空间形态丰富的现代建筑形象。水渲染了场所的灵性,设计围绕水来作文章,利用原有水系,将水系的营造与各功能分区相结合,从而形成集中绿地景观区域和院前的护院水系。并沿河布置医院历史文化景观走廊,凸显自然山水,诗意杭州的地域文化,秉承杭州悠久的历史文脉。
此外,立足于杭州园林,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去筑景,园林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联系,引入水体,并与具有雕塑感、形体错落的建筑相融合。铺以人工的亲水平台、小桥、曲廊等元素,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形成自然精致的江南园林景观意境。
确立整体意向,符合城市风貌
医院设计涵括两方面:改扩建工程和迁建工程。
改扩建工程是在医院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医院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的关系,要符合城市规划对该地区建筑风貌的要求,注重与城市肌理的协调。同时,改扩建工程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正常使用,要实现与原有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对接。比如,如果是附属建筑,就不能喧宾夺主;如果是体量比较大的建筑,更要在布局上考虑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关系,而不能见缝插针式地建设。
迁建工程的建筑立意空间要开阔得多。原因有两个:一是建筑师面对的往往是一块空地,相对的白纸可以充分发挥创意;二是迁建工程根据规划一般会选址在新区,医院大多是迁入新区较早的建筑,这对设计师而言就少了很多约束,不必过多地考虑与周围建筑的协调问题。
再说杭州市下沙医院的项目,除了着力体现地域性外,方案在建筑造型设计上从象征性出发,力求创造一个隶属于杭州的现代化医疗建筑。建筑群体的整体意象通过各个体块的对比、穿插及转折,从平面和立面上体现了建筑的雕塑感,实现了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形体语言,整体体形象征着跳动的心电图,体现了医院让生命不息的神圣职责。
突出当地文化,体现建筑个性
李晨接着说,所有医院设计都有共性,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其个性。比如,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有区别,中医院与西医院有不同之处;南方的医院与北方的医院各有各的特色,各个城市的医院往往带有仅属于本城市的印记。对于这些,设计师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因为这是许多设计灵感的来源。设计师应该重视对医院特点的发掘工作,并在设计中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特点表达出来,这样,建筑就有了自己的个性。
比如,杭州市下沙医院的方案设计时,我们曾经通过退台手法,以此产生不受外界干扰的景观休息平台。并引入杭州古典建筑符号,利用退台形式,强化色彩主体,表达下沙医院简约、内敛、含蓄的建筑风格。
并且在主入口两侧种植杏林,取意“杏林春暖”,寓意杭州下沙医院是一所具有高尚医风的现代化医院。(关于杏林,相传古代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且不取报酬,只让被治好的病人在山坡上载几株杏树。几年下来杏树成林,他又将收获的杏子换取粮食以济贫民,赢得百姓的普遍敬仰。如此一来,杏林一词渐成医德高尚的专用名词。)这也是对个性的一种追求。
给医院管理者的4点建议
李晨首先建议,为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以及布局的合理,医院的总体规划最好具有延续性。如果经常改变,就会出现见缝插针、风格不协调等问题,这给建筑设计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医院建筑的整体形象。
其次,主张在方案设计阶段,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讨论磨合。在初步设计阶段,可做一些非原则性的修改,施工图设计完毕,则不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一概不做修改。这样做,可以避免由于医院人事变动,如院领导、科主任甚至护士长的调动,而提出一大堆修改意图。这对控制投资,保证医院的合理整体运作,有极大帮助。
再者,做好辅助设计(如二次装修、智能化、景观、手术净化等)。建筑设计总包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医院局部的二次设计,特别是医院的建筑设计与局部设计不是同一家设计单位时,很容易造成很多返工现象。既得费力协调,又费钱、费时。譬如工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局部的精装修设计,而这时,土建已基本结束,部分管道已预埋。根据精装修图纸,很可能电源线要重排,管道要移位,就会造成很大浪费。
最后,应注重细节的塑造。这点在参观国外医院时,感触最深,从空间上来看,在于对不同形式空间布局的综合考虑,如配套灯光、家具的选择等。从客观条件来看,在于目前国内医院的设计周期越来越短,同时配套的相关专业产品十分匮乏;从主观因素来看,在于国内目前的大多数设计者,对细节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而造成了许多医院建筑整体上给人以“粗糙”的感觉。因此,对于医院重点建设部位如诊室、病房、等候空间等,设计师应更多地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病房窗户的高度、开门方向的选择等,都要从实用角度出发,尽量满足未来医患的各种需求。实用是追求个性的前提和结果,切勿本末倒置。
李晨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