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新门诊大厅,你会发现四周白色的人造石墙壁,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亮,一种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当你从这里走出时,一定也会拥有同样洁亮的牙齿。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这座新门诊大楼被评为“中国建筑工程质量奖”银奖工程。副院长赵国栋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笑容和蔼的他在总结以接待门诊患者为主的口腔专科医院设计特点时,有以下感悟——

 

定位设计,诊疗间的需求大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口腔医院是以门诊为主的医院,相较于其他综合医院,该院18层的门诊设计足以应对其巨大的门诊人流需求,儿科、种植科、牙体牙髓科……科室划分十分精细。口腔医院病房主要接待与外科和整形、成形、肿瘤等科室有关的患者,病房床位无需太多,但医院对门诊诊疗间的配备要求较高,数量需求较大。

“口腔医院病房现有120张病床,300个门诊诊疗间,但是大手术间只有8间,此外无需住院的门诊小手术室还有3间,和综合医院对比,手术间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赵国栋强调,专科医院的特殊需求,需要设计方根据医院的定位做特殊的设计。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器械消毒,分散与集中并用

在器械消毒方面,是集中更好?还是分散更好?辅助科室是集中好?还是分散好?赵国栋认为,口腔医院有大量的器具、工具需要清洗消毒,各项器具因具有特殊性而需要严格区分。以前门诊各科室都是分散消毒,在新楼设计过程中,中央供应室将主要物品集中起来进行消毒。在各科设置小的消毒室(器具室),以备紧急消毒使用,从而弥补中心供应室在消毒耗时上的不足。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放射科若以学科发展来定位自然是集中设置好,但它自身又是辅助科室,为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分散设置更方便患者就诊。若医院定位于学科发展,集中设置更好管理。口腔医院放射科相对集中,再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承重问题,统一将拥有大型设备的放射科设置在一层,而各科室使用频繁的“小牙片”分散设置在用片较多的科室旁边,比如补牙科室。

 

流程设计,采取“直线”就诊

医院通过合理的就诊流程设计,让患者采取“直线”就诊,避免“循环往复”,最大程度地缩短距离,以减少流量。走进医院门口,便可看见树立着的“就诊流程”指示牌,患者挂号、诊室就诊、交费、领药各环节指示下方又附注着其具体方位,避免患者“走冤枉路”。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对于如何合理设置电梯的问题,赵国栋说,由于口腔专科医院整座大楼的10~15层是病房,供应室(八层)位于中间楼层,方便为各科室进行服务。设置电梯要根据各楼层的实际情况。13层门诊量最大,设置滚梯可以直接缓解垂直电梯的压力,而3部垂直电梯的设置,分别承担对单号楼层、双号楼层以及全部楼层的运输任务。此外,将步行梯安设在楼层明显处,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流,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等候时间。

在物流方面,对病房和各科室的饭菜、被毯、药品、消毒器具的运送工作,同样6需要考虑医院的整体流量。货梯安放在什么位置最合理? 它既要避免造成整体流量突然加大的情况,又要让物品及时送达。

赵国栋表示,医院可以考虑将中央配液中心统一配制的药品,通过专用通道直接送到护士站,这样既节省人力,又可以缓解电梯的流量。可否将医院食堂设置在顶层,这样直接将饭菜送至“高层”的病房,同时也不会影响“低层”的门诊流量呢?总之,院方在设计之初要考虑得全面,考虑得越全面越能有效地缓解医院拥挤状况。

 

空间预留,正畸科等特色科室是方向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现代口腔技术,可以通过口腔治疗角质的方法治疗‘呼吸暂停综合症’,以缓解病情。运用口腔的特色来治疗其他类别的疾病,说明如今乃至未来,口腔医院的功能定位已不单局限在牙齿问题上,而是可以面向多种类疾病的综合治疗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医院根据社会需要到底设置哪些科室?以后需要发展哪些科室?这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所体现,要为医院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

赵国栋告诉记者:“医院预留空间的多少,由院方对该学科领域的理解所决定,医院因为空间面积有限,无法留出大量的闲置空间,正畸科、种植科是医院的特色科室,也是重点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设计之初会预留较大的使用空间;人们在从拔牙到补牙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使得牙体牙髓科的接诊量迅速增加,因此院方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做好前期规划。”

 

空气质量,可用辅助设备“吸唾”管

在口腔里做切磨时会产生一种含细菌的悬浮颗粒,因此牙科诊室对空气洁净程度的要求很高,对新风需求量大。大多数科室则采用循环风设置,补充一部分新风,利用一些原有室内空气,以节约能源。此外,通过先进的治疗设备——“吸唾”管(诊室的感染控制),将污染气体和唾液不出患者口腔一起被吸走,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与医生受污染的程度,使诊室的空气质量得到提升。

 

光线设计,诊疗室的灯光需要稳定的可控光源

口腔诊室对照明设计要求很高,每天都要在患者狭窄黑暗的口腔环境中进行治疗。如果房间光线不合适,明暗度不一致,医生因瞳孔频繁变化易造成眼睛疲劳。

诊疗室的灯光需要稳定的可控光源,且对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既要保证口腔内的“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又不能与其他环境(“手术视野”以外环境)产生太大的对比;既要采用“全色”光(接近自然光)使医生完成牙齿颜色比对过程中的修护工作,又不能让刺眼的自然光直接射入室内;周围环境材料(壁纸、桌面等)避免选用可能造成反光的材料。

 

诊疗间设计,

9m220m2为宜

口腔专科医院的诊疗间需要承担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任务,比一般综合医院的诊室设备设置更为复杂。医院门诊300个诊疗间究竟是如何打造的呢?

赵国栋介绍说,考虑到医院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诊疗间的面积最少不能低于9㎡,最大的诊疗间达到20多平米,方便学生实习观摩。

医院通过隔断建立10㎡左右独立区作为一个小医疗单元。医生诊疗时用腿轻碰即会自动关闭抽屉,用膝盖触碰可直接打开“垃圾桶”,用脚轻踢“挡板”就可控制水龙头,如果他们轻轻转动座椅,即可在取放、清洗、治疗各种操作中随意转换,这些都为医生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从事口腔工作的医生来说,诊疗间的空间过大将造成治疗的不方便,口腔治疗的空间设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以合理为宜。

医院诊疗间的挡板设计也非常讲究。大部分诊疗间采用半封闭设计,通过玻璃镀膜或采用别致的“碎玻璃”设计来保护患者的隐私。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还保证室内空间的空气流通以及方便医务人员的交流。

一些传染科室的诊疗间则采用封闭式设计,完全杜绝了交叉感染。在两个封闭式的诊疗间中间,院方特设了小休息间,里面小巧的茶几、黑色的皮质沙发,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空间。

 

设计亮点盘点及建议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口腔医院、培养优秀的学科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建设之初,诸多人性化的设计考量,成为医院的设计亮点。院方考虑到一层大厅温度偏低的情况,特意在咨询台后方,立柱侧面、专家介绍栏下方等位置额外增加暖气设施,既不影响美观又保证了温度;口腔修复科主要接待以老年人为主的患者,院方特意将该科设立在二层,方便老年人就医;每层的候诊处与电梯等候处距离较近,为解决环境嘈杂的状况,院方特意设计了半透明的镀膜玻璃与矮墙的隔断,既美观又不会使得空间因此变得狭窄;患者从口腔诊室走出,便可看到一个简单、洁净的洗手池,方便其照镜子、漱口……一切设置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在口腔专科医院的建设过程中,赵国栋反复强调以下问题:

第一,院方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医院要思考自己要打造是什么样的医院?(比如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县医院、私立医院等)要接待的患者特点?(如高收入人群、儿童、女士等)根据自身定位特点,使得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到设计中。

第二,充分考虑口腔医院的专科特点。针对其自身特点在打造候诊大厅、诊疗间等过程中,就要有所体现。比如,门诊量大,等候区人多。针对这一特点,医院每层的等候区都摆放了相当数量的绿植,安装了液晶电视,充分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躁情绪。此外,医院还通过设立咖啡厅,有效运用预约机制,建设空中花园等方式改善就诊环境。

第三,口腔医院的管线设置尤为关键。水、电、气贯穿于每一间诊疗间,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在新设备引进过程中,如何铺设这些管线值得院方重视。

赵国栋 对北大口腔医院建设的感悟

赵国栋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