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旧门诊楼于1983年建成使用,设计门诊量为800/日。2005年医院决定对旧门诊楼实施改扩建,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将旧门诊改扩建成一座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门诊楼:接纳能力配套、空间适当宽松、功能布局先进、工作运行智能、环境装饰人文。工程于2006年开工、2008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实践证明,各项改扩建指标均达到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接纳能力配套

旧门诊楼设计门诊量为800/日,自我院床位数由600床扩增至1198床后,平均日门诊量也随之增加至1600/日,高峰可达2100/日,且有持续上升趋势。因此扩大使用空间,满足门诊量扩增的需求是本次改造的第一要素。

改扩建前后空间对比情况如下表:

项目名称

旧门诊楼

改扩建后门诊楼

备注

诊室数量

47

93

 

诊区数量

6

11

 

门诊大厅面积

400m2

800m2

 

候诊厅面积

489m2

1191m2

 

接诊能力

800/

2000~2200/

 

门诊诊断检查辅助功能科室面积

763m2

1808m2

检验、内镜、细胞学、心电图、换药室、门诊手术

竖向运输能力

2部竖梯、4个步梯

4部竖梯、2部扶梯、5个步梯

 

公用卫生间面积

72m2

271m2

 

总建筑面积

12075m2

15107m2

 

经对比:改造后的门诊楼接诊能力扩增至旧门诊楼的2.5倍,满足了日益增长       的门诊量的需求;竖向运输能力提高至原有能力的2倍,实现人流、物流快速分流疏导,从而避免拥堵;扩建后的候诊厅面积是原来的2.4倍,宽松了候诊空间;门诊诊断、检查辅助功能科室面积增加了1.3倍,拓展了相应各科室的业务。

 

二、功能集中与分散

    优化门诊功能布局、提高工作效率是本次改造的目标之一。在分析旧门诊楼运行利弊的基础上,我院实施功能科学重组,在布局上采用了集中与分散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收到较好效果。

(一)功能集中布局

    功能集中布局的做法是将各诊区及辅助功能科室按门诊工作流程等要求集中布局。

1.就诊集中

将全部8个诊区以及门诊检验、腔镜、细胞学、换药室、门诊手术室、心电图等门诊辅助功能集中布局在门诊楼一、二层中心走廊两侧,动线清晰明确,单层总就诊线路不超过60,距离近、时间短、效率高。

 2.候诊集中

各诊区集中候诊,相邻的两个诊区共用一个候诊厅,一个分诊护士站。节约了空间与人力资源。

3.诊断检查预约集中

各种影像诊断检查实现集中预约,并采用一站式服务为就诊患者按检查顺序安排好各项影像检查,简化了预约流程,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4.门诊与诊断功能布局集中

我院门诊楼与诊断楼相邻且一、二层封闭式连接,其连接部位一层为通道、二层为双向收费房间(诊断收费和门诊收费),缩短了患者往返于门诊和诊断之间的距离。

(二)功能分散布局

    旧门诊楼的挂号和收费集中设置在首层大厅内,因窗口少而造成挂号收费时间长、大厅拥挤嘈杂、工作效率低。改造后对其采用多点、分层、分散的布局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方便了患者。

1.建卡、挂号、收费分散

病历建卡、挂号收费分散设置于每个候诊区,缩短了分诊与挂号的距离,方便了患者,有效地减缓了集中排队挂号的拥挤现象,缩短了患者排队挂号的时间,据统计每日挂号高峰时段持续时间仅为30min,优化了就诊流程。

2.候诊分散

实行二级候诊,每个诊区分散设置二次候诊走廊,及时有序地把集中候诊的人群进行了有效的分流,与集中候诊相对分离,改善了患者就诊环境与秩序。

3.大诊区分散设置

就诊量大的诊区应分散布局,避免造成候诊人流集中、拥挤。如接诊量大的胸部门诊、腹部门诊分设在一、二层。

    4.竖向运输分散

电梯应合理分散排布,以利分流疏导,避免滞留、拥堵,如改造后设4部竖梯、1部扶梯,按人流量的需求分设3处,实际使用过程中未出现等梯拥堵的现象。

三、智能化

(一)信息化与自动化

1.信息一体化

专家信息、挂号信息、候诊信息、分诊信息与同声显示电子排序叫号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时时动态滚动显示,使患者可以及时掌握候诊过程中的全部分诊信息,便于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并有效地解决了候诊厅拥挤无序的现象。

2.医生工作站与检查预约系统一体化

在就诊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可一站式完成影像诊断、细胞学、腔镜检查、检验的预约程序,优化就诊程序,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3.划价、收费、取药信息一体化

通过信息系统运行实现了药房在患者取药前提前审方,为就诊患者节省了划价与等待审核处方的时间。

4. 信息点的设置既满足现有功能,又考虑了合理的预留

门诊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庞大且包含了影像结果数据,因此为了满足图像高清性、传输高速性、数据安全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6类线系统。信息点的设置不仅能满足现有功能,同时也为未来医院的发展考虑了合理的预留。为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的运行搭建了安全可靠的平台。

(二)安防与消防监控系统

为了便于医院的安全管理不仅在公共区域、电梯轿厢、各楼层入口处设摄像监控,更着重在药房、收费处、挂号、候诊厅、库房等重要部位设24小时监控录像。为了节约投资、资源共享,所有的监控图像信号均与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并接至外科病房楼的控制中心,实现院内统一管理。

 

四、环境与服务人性化

二层挑空的800m2首层大堂,采用矩阵形排布的金字塔式锥形玻璃采光顶,使整个大厅显得宽敞明亮、温暖舒适。二层环廊两侧窗外的植物则增添了患者对绿色、阳光、生命的渴望。

改扩建后的门诊楼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消灭了黑房子,进而实现节能的效果。候诊厅采用开放式服务,面对天井最大限度的满足自然采光要求,同时护士站配以天井内的天然绿色小品,使得候诊厅通透明亮、生机盎然。独立的二级候诊走廊环绕在天井绿色小品的四周,为医生与患者营造出宁静、放松的环境。

室内装修选择了柔和又不失明快的米黄色、香槟色石材与冰白色树脂板为装修主色调,整体效果干净、明亮温馨。

醒目的标识牌配以导医人员的微笑式服务为患者提供细致热心的咨询,实现了多角度的导医系统,给患者以方便。候诊区和公共区域设置了开水器、医教宣传电视、电子触摸查询屏、公共信息显示屏、公用电话、自动售货机及自动提款机等服务设施。在三层独立空间内设置小吃部,为空腹检查的患者提供便利的餐饮服务与休息区。

 

五、改扩建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