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健康要求,使只重视技术性功能的医疗建筑环境缺陷日益突出,“整体医疗环境”成为医疗建筑理论与实践的焦点。但这方面研究未能达到保健环境本体研究层面,也未能全面结合人文、科技发展成果,使认识很受局限。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保健中介环境的研究深入对整体医疗环境的认识。
广义保健中介环境是生物(包含人)为缓和与环境的矛盾而主动创造的中介环境,包括物质中介环境:遮蔽物、领域、家庭及群体等;精神文化中介环境:生物与自然互动文化、生物之间互助文化等。在本文中,保健中介环境指以生活性建筑为主的人工物质保健环境及其蕴含的精神文化环境,是保护人类健康的主要建筑环境。医疗环境是保健中介环境的专业化分支,突出医疗、康复功能。
由于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化不利于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真,本文从生物、人与保健中介环境、医疗环境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寻求现代整体医疗环境的定位、特性。
一、生物健康整体性与保健中介环境
(一)生物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性
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与环境总是存在共同点与差异。生物与前两者相比,与环境的差异有质的区别,这是生物基本属性之一。每种生物的新陈代谢、繁殖、适应环境情况都是独特的,需要生物对环境不断做出选择,即“感受-反应”: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做出反应。所以生物自产生起就有“心理”的一面,而且“心理”对生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物质、能量、信息的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所有生物都属于某些生态系统,并且其生存状态与其他生物、非生命环境有紧密的、有机的联系,形成生物的社会性。
生物具有高度有序、可遗传的生理结构,与信息交流与处理、履行生态系统中特定角色的职能是有机互动、不可分割的,形成生物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性。
(二)生物健康与保健中介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差异产生矛盾。生物必须努力保持自身“同一”。除了利用自身的壳、膜等围护结构保护关键生理部分,还利用非生命物质、其它生物营造保健中介环境,使环境有利于自身健康。
生物、保健中介环境与整个世界构成生态系统。保健中介环境的功能与生物壳、膜一致:确保物质、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正常进行,这三项任务需同时进行、密切协作;同时,保健中介环境协助生物适应生态系统这个“社会”。所以,保健中介环境需满足生物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健康要求。
二、原始人健康整体性与简陋的整体保健环境

图1 中国古代民居式 医用建筑的文化意味 古代医用建筑既是医疗行为的容器,又因其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成为“病人身心-文化、社会、自然”的桥梁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
原始人在选址、营造简陋住处时,也存在选择的过程,并且在使用中不断对住处发出“疑问”:它给猛兽传递了什么信息?给自己摇摇欲坠感吗?可以存放食品吗?配偶、亲人也使用它吗?对孩子合适吗?这些对保健中介环境的选择、思考,虽本能成分很大,但对保护健康不可或缺。
原始人营造住处,就是在建造简陋的整体保健环境,基本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同时满足。若住处可以遮风挡雨而时时令人心惊肉跳、众叛亲离,原始人仍会弃之而去。
三、农业文明时代:满足基本健康需求的整体医疗环境
图2 哥特式医用建筑 把病人心灵带到理想医院 在医药很不发达、且轻视技术的中世纪欧洲,精神文化内涵突出的空间环境是医疗、康复重要手段。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
四、工业文明时代:技术性功能突出的医疗环境
(一)“保健工厂式”保健中介环境
工业文明相对农业文明是巨大进步,基础是人的认识能力提高。“还原论”观念、逻辑实证主义思维方法等使人们在认识较简单的、具有因果关系的问题方面,能力突飞猛进。利用这些认识成果,在打破传统宗教等文化束缚的同时,以精细劳动分工、商品交换为基础,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来高效地满足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及各方面高层次需求。
由于把人还原成“精密机器”,此时的保健中介环境就是“生活保健的工厂”。
(二)技术性功能突出的医疗环境
建立在“还原论”观念基础上的西方近代“机械医学模式”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以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外科技术为先导,利用仪器透视人体“黑箱”,严格而准确地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改变局部的病变。医疗建筑,作为认识人的疾病情况、用技术手段消灭疾病的特化建筑,按照工厂的模式发展起来。

图3 二战前英国医院门诊等候室 墙壁很少装饰以求清洁;气氛萧瑟。 资料来源:《剑桥医学史》 |
雪白、清洁、横平竖直的建筑环境,如同工厂里实验室,使生理病变、身体异常得以清晰地显现;建筑空间秩序明晰,为医疗程序顺利进行构建了平台。
艺术形式上的“机器美学”,给医生严谨的环境氛围,也传递给病人“理智的、科学的医学”信息,以求使病人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有安全感。
因效率的需要、洁污分离技术的进步,尽量压缩非技术性功能空间,“集成化”趋势受欢迎。
五、当代发展趋势:满足现代健康要求的整体医疗环境
(一)人的健康要求提高
由于文明层次的提高,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健康“基准线”大大提高。生理上,不但要求无伤残、后遗症,还希望功能良好、外观不难看、长寿;心理与社会方面,不但无严重缺陷,还要求智力高, 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符合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求。
人们对传染病、因果关系较简单的疾病有了控制能力,面对的疾患却转而成为“高层次病”:涉及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复杂整体病,人的生物本质带来的老化、变异疾患等。疾患“提升档次”,意味着人的健康要求“高位运行”。
(二)保健中介环境走向对人的全面关怀
工业文明时代,保健中介环境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严重缺陷:作为人与大自然的中间层次,既不够人性化,又威胁大自然生态平衡。其根源在于人类对“还原-整体”思维把握不当,造成实践上的巨大偏差。
但近代就不同了,人们借助于仪器等接收到的片面环境信息爆炸式增长,往往只来得及把“有用”信息利用到认识、生产中去,来不及做全方位的整合。由于有关人的心理、社会方面的信息极为复杂,认识成果又难以转化成商品,渐渐被忽略,造成中介环境缺陷,带来人类“现代病”。有关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信息也遭到同样命运。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既是现代人对现实生活状况批判性的认识,也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对于保健中介环境,建筑不再只专注于对空间之“空”的技术性利用,而是综合技术、人文各要素的整体环境。在生态文明、信息社会背景下,建筑成为健康生活、工作的承载平台,精神文化的使者,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主动维护者。
(三)满足现代健康要求的整体医疗环境
现代整体医疗环境建立在对病人人性深入认识,对自然环境、以人工智能环境为代表的高科技人工环境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理解基础之上,与城市、社区环境及高密度现实有机结合,既符合医学科技的发展,又符合人的本性、顺应人的全面健康要求,是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平衡与发展的整体环境。
1.病人整体人性与医疗环境人性化上世纪,本能、潜意识的研究大大增强了对人的心理、社会方面认识的整体性。由于疾患等影响,病人思维能力降低、理智相对弱化,在社会文化中处于相对弱势,本能、潜意识、低层次需求相对突出。医疗环境人性化必然是对病人显意识、潜意识等的综合满足。

图4 重庆瑞康国际医院方案总平面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
医疗环境既要体现现代文化——病人显意识迎合主流文化;也要体现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自然气息——病人本能、潜意识来自自己较早时期、祖先的生活体验。
不应把病人“非人化”:误认为病人的要求只是“治病”。病人心理、社会方面与健康人相比,病轻时差别极小;病重但无严重功能缺失时,人的基本、低层次要求仍全面存在,而这意味着对医疗环境人性化不低的要求,如生活化、家庭化,远非简陋的技术性环境能满足的;

图5 重庆瑞康国际医院方案鸟瞰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
注重人与环境互动的有机整体性。病人心理、社会乃至生理诸方面与环境情景息息相关。医疗环境艺术化地再现美好生活环境,可使病人自然而然地融入新环境、新群体、新文化。
2.人与自然环境整体联系与医疗环境绿色生态化
绿色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作用,古人就很重视。在现代社会,绿色自然环境保健作用还具有特定时代内涵。
人是适应绿色自然环境的进化产物,具有与绿色自然环境相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绿色自然环境具有内在的高度关联性、合理性,可以促使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活化”。与绿色自然环境相比,“纯人工”医疗环境功能片面,即使是当代高科技产物。
除了我们较容易认识的生理、基本心理保健作用,绿色自然环境还是高层次精神文化重要来源。大自然生生不息、万物共生,使人们领会到人生的真谛,这对于信念迷茫的现代病人尤其有意义;大自然千变万化,使病人思维灵动、富有创造力,可以适应强竞争的现代社会。
3.利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增进医疗环境整体性
利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信息传递与处理、自动控制上的巨大优势,使医疗建筑如同生物外壳、皮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上更合理、有机、高效;为病人们创造精神文化虚拟环境,丰富生活内容;为医护人员创造反映病人各方面状况(不只是生理方面,心理、社会方面信息也可通过网络传输)的虚拟环境,不但有助于快速把握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并有利于家庭医疗、远程医疗等便民措施的质量提高。
4.城市、社区与医疗环境结合成保健整体环境
城市、社区本身具有保健中介环境性质,拥有精神文化的、物质的保健资源,医疗环境是其保健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医疗环境中的关爱精神是城市、社区互助精神进一步发展,医学文化是城市、社区保健文化的特化;医疗环境中的卫生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是城市、社区物质保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应指出的是,医疗环境中生命意识、关爱精神、存在感受等,是所处社区、城市人文精神的宝贵源泉。
5.城市医院医疗环境与城市高密度环境结合成有机整体
现代社会如同高级生物,具有信息集中、功能集成的特点,形成人口在城市集中的现实。由于人作为生物在接受、处理信息,满足需求、履行功能方面,直接接触或现场情景相当重要,信息网络分散人口的作用有限。
高层医疗建筑可借鉴山城的立体生态系统,在环境营造中与绿色自然、社会文化全方位有机结合,以满足医疗环境人性化要求;集中式医疗建筑借鉴社会性昆虫生态环境系统,建构以具有完善的医疗及生活服务设施、绿色生态化空间、社会生活及文化内涵、虽浓缩但可满足病人全方位健康需要的全息化小环境为基础的、精致集约的医疗保健环境系统。城市医院医疗环境与城市高密度环境结合成有机整体,才具有现实性、可持续发展性,成为整体环境建设性的一分子。
参考文献
[1]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97-240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02
贾中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5
贾庆媛 山东郯城县房产局 郯城县 27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