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欧美等国家在医院建设项目中,通常委托医院咨询公司代理业主(医院)承担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或参与到整个工程的“交钥匙”阶段。原因之一是,医院建设的专业人员参与医院建设项目的工作,将弥补医院主管人员在建设项目上的经验不足,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和质量。原因之二是,医院建设咨询公司在医院项目策划、组织、医疗工艺设计、医疗设备与装备等方面具有专业水准和丰富的经验,更具有医院项目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价能力。这样的专业咨询公司可根据医院的现实状况和意向,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国内外的先进和成败经验,制定出先进合理科学的整体策划方案,真正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起到正确有效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个十分可取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国医院借鉴。
 
二、现状院区评估
()医院概况
广州南方医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南方医科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创建于1941年,座落在白云山东麓,占地20余万m2,建筑面积43m2,其中医疗用房23m2,开设病床1800张,设置专业学科50多个,现有专家教授近300名。
(二)项目前期策划意义
首先,通过定位新外科楼重新调配院内各类资源,优化配置,调整各部门空间面积比例;其次,通过合理的功能配置将引导交通流线,对院内杂乱的交通进行疏导,使医院的内外交通流线达到最优化;第三,合理定位新外科楼位置、规模及功能;第四,调整医院布局结构,合理规划院区未来发展方向。
(三)基地评估
1.院区周边环境分析
院区北侧为普通居民住宅,东侧为第一军医大学校园,西侧为城市干道,路西为一座建设中的商业建筑。
问题:院区北侧普通居民住宅及东侧第一军医大学对医院影响较大,存在大量从这两个方向前往医院就诊或穿越院区以到达其他地方的人流。
2.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整体院区大体分为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科研、院内生活几部分。其中医技部分布较为分散。
问题:医技部门各科室除医技楼外,还散布于门诊楼、内科楼中。
建议:在未来的改扩建中能够整合医技科室,实现设备、人员、空间多方面的合理配备。
(四)交通系统评估
1.现状车流分析
通过车流分析可得出,院区南侧道路车流量最大,为所有车辆入院后必经之路;其次为院区内环路,主要供车辆出院使用;其他通往各建筑支路流量最小。
问题:院区南侧道路同时存在门诊、急诊、城市公交车及职工车流,负担过重。院区车流出入口过少,相互干扰现象严重。
2.现状人流分析
问题:入口个数较少,造成门诊、急诊、住院人流不能够明确区分。其次,由于院内设有城市公交车站,造成院外居民穿行院区现象。
(五)景观系统评估
绿化区域较为集中,建议合理利用现有绿化,围绕其周边设置医疗用房及各种休闲服务空间。使医护人员、患者可最大化享用景观资源。
(六)物流系统评估
1.污物流线分析
污物回收:由院内保洁人员进行回收,送至垃圾站。
问题:污物运输线路过长;垃圾站设置距出口过远,垃圾运出路线对院区干扰较大。
2.洁物流线分析
食堂食物流线:外科楼内营养厨房供应外科楼;消化楼内营养厨房供应消化楼及内科楼;惠侨楼内营养厨房供应惠侨楼及消化楼内惠侨科病房。
中心供应流线:需要清洗消毒的物品由中心供应及洗衣房人员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后再由中心供应和洗衣房人员送至各部门。
问题:中心供应距医疗区较远。
(七)功能系统评估
1.理论分析——医院建筑分级系统
医院建筑分级系统是用系统的方法,将医院建筑看作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即一个内部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着不同程度联系的系统。每个功能部门根据其自身的特性隶属于不同层级的子系统。医院建筑分级系统根据医疗行为的特征分为6个层级,它们是医疗行为系统、医疗行为子系统、医疗行为组织、医疗行为区域、医疗行为系列、医疗行为单元。
医院建筑分级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空间网状结构。各要素不仅与同一层级内的其他要素具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其他层级内的要素具有一定关系,并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性质、程度等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医院分级系统是一个关系相当复杂的网络结构。
医院建筑分级系统包括以医疗流程为参照的医院建筑功能分级系统、医院建筑面积分级系统、医院建筑交通关系分级系统三部分。
在医院建筑分级系统的三部分内容之中,医院建筑功能分级系统是整个建筑体系的基础框架,其他两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系统的建立为医院建筑的项目操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操作平台,是医院系统化建设的基础,见图1
2.现有资源利用分析——医技
问题:医技科室分布过于分散,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浪费,不便于进行有效的管理。
3.各部门交流频率分析
见表1、表2、表3
(八)空间面积系统评估
医院现状与标准面积对比分析,见图2
 
(九)现状院区存在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见图3
三、解决方案
将外科楼建于现外科楼南侧,见图5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大体上继续保持以医技楼为中心,围绕其四周设置门急诊、住院、后勤用房。门诊部沿院区西部自南向北发展,住院部则沿医疗区东部自北向南发展。门诊部与住院部之间为医技部。医技部成为医疗区的中心,较适合2000床以下的医院。但门诊与住院间的有利地段被南方酒店占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技的合理发展。
2.发展轴线分析
医院可沿两条轴线分别进行门诊医技和住院的发展,各部门轴向联系紧密
仅将手术部、病理科、血库等与外科联系紧密科室迁入新外科楼。其他医技科室则可按需要分期在现医技楼基础上自西向东进行扩建。门诊如需增设专科治疗中心则可自南向北进行扩建,并开发部分临街商业用房。东西轴为门诊活动轴线,主要连接门诊与医技部。南北轴为住院交通轴线,主要起组织各科病房楼内住院患者交通的作用。
优点:门诊、住院人流区分较为明确,有助于疏导院内交通。
缺点:患者就诊流程相对较远。
3.医技发展分析
步骤一:新外科楼建成后,首先将原­外科楼内手术部迁入新外科楼;
步骤二:将门诊楼、消化楼、内科楼内医技科室迁入医技楼及医技楼扩建部分;
步骤三:医技部以原­医技楼为中心,逐步扩建;
优点: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资源,可在医技楼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进行分期扩建,有利于医技的可持续发展。
缺点:医技楼与核医学、高压氧舱等设备距离较远。
4.外科楼车流分析
该方案除设置地下停车场外,还可在外科楼南侧设置地上停车场。地上、地下停车场的车辆都从外科楼西侧驶入,由外科楼东侧驶出,经由环路驶出院区。
优点:可设置地上停车场,缓解院区地上临时停车负担。
缺点:机动车流线较长。
5.景观分析
院内多中心相互重叠,景观利用效率较高。
6.施工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位于院区中部,施工时院内受其干扰的建筑较多,且物资运送不便,易增大院区入口及内部道路负担。
7.方案特点总结
(1)缺点
就诊流线相对较长;位于院区中心,施工影响较大;需对现有广场进行局部破坏及限定;
(2)优点
院区内多中心重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医技发展可量体裁衣;
新外科楼建筑用地充足,可进行多种建筑形式组合;
新建外科楼建筑朝向、景观环境较好;
院区整体结构有利于医院发展规律,可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可结合院区现有环境,形成院区内部供医患使用的商业街。
格伦   路莹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