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妇产的医院改造,如何既能体现妇产特色,又能做到以人为本、节省资金呢?从我接触到的改造项目中,较为突出的手法是,在一种新型管理制度下,对医疗空间进行设计,更多地体现人文、环境、技术的进步,完整地将需求和设计融为一体。
某医院为小规模妇产医院,建筑面积仅5000㎡,病房36间,主要采用了以下3种手法来增强其特色——
*采用预约门诊
采用预约式门诊就医,享受预约式服务,基本不需等候,也不需设置大面积的候诊空间。患者来医院就医,无需自己及家人奔忙,而由护士引领进入就诊区域,可具体设置为产科门诊、妇科门诊等。
*设置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
医院设有公共空间(门厅),半公共的单元病区,私密性的病房。层层深入,由外至内,由动至静。首层临近门厅,加建阳光屋,将周边良好的绿化环境引入室内,具有交谈(咖啡厅)、商务(超市)、等候(休息椅)的功能。每个单元病区,设有阅览室、自助餐室,方便使用的同时,也满足患者间小范围的情感交流需求。灵活的病房布局,创造出更多愉悦私密的心灵感受。
*一站式病房
对于孕产妇,可以从入院到待产再到分娩,在同一间病房完成。病房内设施齐备,平面的功能类似于小面积的单元住宅,具备卧室(具有医疗带,医用照明,电器开关等)厨房、卫生间等住宅基本功能,并配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孕产妇可以由家属陪同像在家中一样地生活,同时接受医院的监护及治疗。更多的人性关爱,细部设计,使得住院成为类似度假一般的生活体验。

何嘉欣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民用建筑室主任建筑师、副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室内设计师、高级工程师
主创及参与了国内外11所医院的方案及施工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