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在医院建设中总体规划工作得到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医院及设计单位的普遍重视,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已成为大多数医院建设中必须要完成的首要工作,这对于医院总体协调、科学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和“见缝插针”式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总体规划中,需要重视以下7大问题——
 医院总体规划,需重视的7问题
总体规划的出发点
满足区域卫生规划的需要,同时满足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医院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两个出发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服务虽然具有一定经济、市场属性,但由于其在一个国家及民族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其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管理与支持。对于国家及地区医疗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医院总体规划制定的更加切合实际。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医院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建设过程,总体规模、技术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05年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6万家,床位307万张,按同期全国130756万人口计算,千人拥有床位2.4张”,总量不足是目前社会普遍反应“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但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有限医疗资源又过度集中在大中城市内,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表1、2)。
表1                  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3155558
3113165
3144235
3250938
3350810
其中: 医院
2229601
2221753
2269505
2363464
2445012
      卫生院
746499
685400
685655
682383
689918
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张)
2.39
2.32
2.34
2.40
2.45
 
表2                北京市卫生资源情况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项目名称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卫生机构总数
6176
5969
4998
5075
4835
医院数
458
458
461
459
503
实际床位数
69183
55356
67750
66990
69850
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
6.25
6.31
6.65
6.45
6.54
在国家总体并不富裕、不可能快速增加医疗设施规模的情况下,区域卫生规划对医院的合理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院个体充分理解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与要求,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对医院合理把握自身建设、发展方向十分必要。
此外,在医院总体规划建设中,还应注意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和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应该说一个覆盖全社会、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不同的医院应认真分析自身在这个即将建立起来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只有这样能保证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规划是医院基本建设规划最现实的出发点,但只有对国家有关政策、区域卫生规划科学的理解,对医疗市场准确的把握,对自身能力理性的认识,才能为医院发展制定出一个先进、合理、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
 
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
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节点,医院对城市整体的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环境方面的要求,在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同时,应重视院外交通的合理组织,避免加大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医院自身交通的合理组织。医院建筑强烈的功能性决定了其外观形式不可能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这已为大多数医院建设者所接受,但在医院总体规划中仍有必要通过疏密有致的规划布局,适合的建筑形式,来形成医院整体的建筑形象,为改善城市整体景观做出自己的努力。
对现有建筑的利用
“不破不立”,是老医院总体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拆除部分破旧的危房,才能保证新的项目得以建设,环境得以改善。但应对现有建筑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认识到各建筑在医院总体布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影响医院总体功能关系,限制医院发展的建筑应拆除,但对那些建筑质量较好,内部功能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应充分研究保留的可能性,这不但可以减少建设对医院总体工作的影响,同时也是节约资金,提高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
 
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狭小的用地与医院较大规模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许多医院在总体规划中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土地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宝贵,也越来越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医院床均用地面积普遍低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医院要发展就必须研究对有限土地的充分利用,开发地下空间应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医院建筑中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已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通过建设地下四、五层,安排地下车库、后勤服务设施、部分医疗功能等等,并将院区内各建筑在地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城,成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有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资金保证下,地下空间应是医院发展的新方向,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用地压力,解决地面交通、绿化等问题,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予以重点考虑。
后勤保障系统的规划
如果把医院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那么后勤保障系统无疑就是血管和心脏,正是后勤系统的有利保障,才使医院总体高效地运行,而在总体规划当中,后勤系统的规划往往又容易被忽略,使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陷于被动。对水、电、气、电信等各种保障体系现状的深入研究,对规划需求的准确测算,对布局的合理安排,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同时保障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保障体系的规划应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充分结合,可以安排在地下的基础设施,尽量安排在地下,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地面环境。
 
建筑文物的保护与医院文化
总的来看,现代医院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不少国内外著名的医院和一些著名医院建筑。这其中不乏一些文物保护建筑。如何对待这些文物或老建筑,如何处理传统与发展的矛盾是摆在医院建设者和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在欧美对建筑文物保护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这也就是其历史风貌、文化传统保护较好的重要原因。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个人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其对自身文化的尊重,是一个文化底蕴的充分积淀,对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单位、部门的文化品位具有积极意义。在发展与传统发生矛盾时,重视对传统的认同和保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另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医院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如北京的协和医院、上海的华山医院对保护建筑均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另外一些医院对不是保护建筑的老建筑也采取了一种慎重、负责任的态度,如北京儿童医院,体现了医院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品位。
投资方面的考虑
一个合理先进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必然需要资金的保证,没有资金投入,总体规划方案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了。资金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院总体规划的方向。换而言之,在总体规划中对投资应有充分的考虑,对资金投入总量,筹措渠道、使用计划等方面均应有必要的规划,从而保证资金筹措的可操作性,使用的可行性,从而最终保证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小结
医院的总体规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系统科学,在强调医院发展、建设,重视医院功能规划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医院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未来不可确定发展的可能,这些也许才是编制总体规划的真正目的所在。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作为一项相对宏观的技术工作,建设者与设计者的个人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科学、理性的对待这项工作,减少主观因素的左右,应该是所有参与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医院总体规划,需重视的7问题
作者简介
许海涛,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建筑设计一所所长。曾主持30余项不同规模类型的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获省部级设计奖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