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医院是医学模式与预定管理理念,新医疗技术与设备、高科技的物化产物。它既要依托于医学模式、医疗技术与设备、高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又要使功能在其支撑下达到安全、实用、快捷等效果。大型综合医院高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及现行规范的滞后性,决定了应首先从设计概念上了解它的本质。
一、大型综合医院系统构成特性
(一)复杂性
1.除各基本医疗单元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外,由于各院规模不同、定位不同、特色不同,导致的医疗单元的建筑布局、动线、水、电、空调通风、医用气体、医用电离辐射防护、感染控制等技术要求千差万别;
2.必须根据医疗系统、单元的紧急度、关联度、洁污度及预定管理模式,对功能进行严谨划分,确定各医疗系统在平面、竖向的关系,通过多核心、多层次,具有内在逻辑秩序的公共空间,创建实用的功能性整体;
3.大型综合医院的给水排水、消防设施、污水污物处理、通风空调、电气、智能化系统、医疗相关的信息系统、医用气体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均有严格的、复杂的需求。
(二)动态性
医疗需求量的增长、病谱改变、医疗技术装备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医学模式、医院管理模式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医院系统特有的发展性,决定了医院建筑空间的应变性,现代综合医院设计应具备:
1.医院建筑空间的拓展性——量的增长,在建筑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应能适应医院形态的变化,不能破坏原来流线,更不能变得零乱不堪;
2.医院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品质的提高、秩序的合理,在不增加建筑面积的情况下,通过空间的内部调整、重组、改造得到解决。
(三)现行规范的滞后性
1.医院功能要求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规范制定的周期;
2.高尖端科技发展迅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反映迅速,现行设计规范的制定无法适应其变化的速度,规范要求远远滞后。如PET/CT中的分区、气体室的位置,分子筛制氧机房的位置要求等。设计应遵循:有国家标准的,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无国家标准的,可参考相近国标或国际推荐标准,没有国际标准的,可以以企业标准为参考,经用户、厂家协商,经专家组协调,形成协议标准。
二、大型综合医院设计体系
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创作,是多学科知识、多工种的配合、优化与综合,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循序渐进、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的协调集合体,其体系构成可用一个同心圆来表述,详图A。
(一)影响创作最重要的因素
1.功能——即主要构成部分的门诊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及内部医疗单元、保障系统的功能及空间组合方式;
2.医院规模、定位及管理模式。
 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理念体系及评价体系
A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院特色、经济势力的差异及医院决策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造成了医院建筑不是一个标准,一个等级。如诊疗及非诊疗公共空间的可视、不可视环境为经济的?舒适的?部分舒适的?豪华的?使用频度高的医技项目——超声、X射线机、功能检查、药房、检验、介入诊疗等门诊、急诊、病房合设?专设?大型医技设备种类?数量?医院信息系统的规模、使用范围、深度,其具体构型、分、子系统一次完善实施?分期实施?它们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一层,也是最核心的一层。
(二)医疗工艺设计
即对医院规模、管理模式、定位、医疗功能、医疗相关专业系统、医疗保障系统进行整合,以患者为主体,以医疗活动及预定管理模式为基点,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为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的程序设计,明确提出建筑空间容量及组合形式、流线、水尤其是热水系统、医用水系统、强电系统、智能化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空调通风、空气净化、医用气体、物流、医用电离辐射防护、感染控制等技术要求。它们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是各专业设计的依据。
(三)大型综合医院的组成及设计目标
第三层是集设计者智慧、创造力、设计意识、能力的综合体现。设计者应密切协作,以工艺设计为限定条件,以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为依据,变约束条件为逻辑创造哲理,变冲突因素为和谐机制,创作出让时代骄傲的医疗建筑。大型综合医院的组成、主要使用者、特性及设计目标如下:
       ←医护人员 ← 医院——— ——→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保障部及组合关系
                                                                 
健康人群、患者→防止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                是众多复杂系统的协调集合体
                                                                 
生理不健康—心理脆弱、情绪易受影响         综合管理、安全运行管理能力要求高         
                                                                 
活动范围局限、行动不便、适应性差    空间、 设备、系统、材料应方便管理→ 物业用房  
                                                                 
            解除疾病痛苦—结果                                       
                                                                    
   门急诊部、医技部人群密度大—有高峰期                            
                                                                 
高度的逻辑性、简单、明了、直接,安全、效率、秩序为重点,← — — —                                   
心理、视觉因素,可持续发展、节能、生态观应贯穿设计始终。     
1.逻辑性
    即根据医疗系统(单元)间关联度、紧急度、洁污度、流程及人的行为特性——私密性、领域性、识别性的原则,组合空间关系。
2.简单、明了、直接的原则
大型综合医院建筑面积巨大,就1500床而言,其建筑面积一般在14~18万㎡间;系统复杂,科室繁多。一般地区级临床科室50多个,每个科室既有门诊又有病房,医技20多个科室且有二级科室,省级以上医院科室更多。面积的巨大、科室的零乱,导致患者迷失在建筑里无所适从,因而为患者提供确定的、易识别的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空间形体的简单、有规律是易于识别的首要条件,一般先找大目标,如门诊、医技、住院,然后再找中目标即科室,互有关联的科室相邻布置,无误后再找诊察室、病室。
物业管理及维护简单。如急诊系统、病房系统24小时运行,门诊系统8小时运行,空间组合应能方便封闭。作为医院安全运行支持系统的水、电、通风、气体等系统庞大、复杂、设备繁多、分散,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的能力要求高;
智能化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消防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的管理多为各院的软肋,所以应选用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运行调节简单的系统及产品。尤其是空调通风专业,空调通风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空调通风系统按运行时间、空气环境类别划分。除Ⅰ类、Ⅱ类环境及特殊防护要求的如PET/CT的回旋加速器间,放、化室质控间,核医学科控制区的制备、生产、分装、标记实验室、核素储存间、放射性废物储存区,直线加速器室外,应尽量避免采用机械通风、排烟、空调、人工照明技术营造的第二自然环境。特别是儿科隔离诊察室,感染性疾病科中的呼吸道诊室、检查室、病房,呼吸科诊室、病房,皮肤、耳鼻喉、妇科的激光治疗室,内窥镜中心的清洗、消毒间,检验、病理科的各种验体、标本整理、制片、切片、解剖室,后勤保障部的太平间、洗衣部的洗涤、烘干区等其他产生污染因子及不良气味的房间。
3.安全性
医疗环境安全涉及医院内所有系统,与图A的各个专业密切相关,应将保证与实现整个环境与体系的安全、有效、可靠渗透到整个规划设计中。
防止与降低院内感染是医院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从医院总体规划开始,就要考虑功能分区,设计合理的清洁与污物路线,安排好不同路线的出入口,做到洁污分区,洁污分流,如:
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应布置在日照、环境条件优越的部位;
供门诊、急诊患者、入院探视出入口位置应明显;其中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流线应分开,探视流线应以最短捷的路线直达住院楼出入口,不得穿越门、急诊或其他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核医学科应布置在医疗区的下风向,并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污染服务区如洗衣部、太平间、锅炉房等应在用地边远地带,污物尸体出口应远离医疗区,其流线与其他流线应绝对分开;
医疗功能单元内需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科室有:洁净手术部、门急诊手术部、重症监护、新生儿监护、产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心、骨髓移植病房、核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生物安全实验室、血库、中心检验、病理、消毒供应部、洗衣部等分区合理,容量适度。
4.效率与秩序
    越大型的综合医疗机构,人流、物流越复杂,而秩序、效率就越重要。必须对各种人流、物流细分,从平面和剖面上形成不同的路径,各行其道,组织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及枢纽以保证各种流线的畅通、有序、不交叉。人流高密度集中的非诊疗公共空间如中厅、挂号、收费、门诊药房、病员候诊、家属等候,特别是全院共用的医技候诊等空间,人流聚集量应明显低于计算允许量,并应有高品质的空间形态,避免患者嘈杂、焦虑,进而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影响到医护质量。
5.心理、视觉因素
现代医院要帮助患者尽可能完美地恢复其技能和创造力,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外,创造美的空间与形式,使患者通过各种医疗活动体验与感受,获得有尊严、安全、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环境,这是设计师的最高责任与追求。因病情﹑年龄的差异,患者需求的重点、表现、强度、环境评价也有较大的差异。
    危重患者——病房手术室,门、急诊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ICU、CCU等,其空间容量应适度、整洁明亮、设备摆放应方便操作。尤其住院手术部中的骨科、脊椎外科、神经外科、心外科、介入诊疗等(因有X射线机、术中CT、术中MR、导航设备、体外循环机等)特大型手术间,应予以特别关注。ICU处于清醒状态或传染的患者应住单人间,或减轻患者的恐惧感,或防止交叉感染。
    普通患者——主要指无生命危险、中等护理、康复的患者,在生命无忧的情况下,应满足安全、私密、方便探视等需求。需暴露身体隐秘部位的时间和空间,如妇产科、皮肤科诊查室、检查室,应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杜绝视听干扰。普通护理单元(病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日照,以1~3人的小病室为主,均设卫生间,有条件可设患者活动室、茶室、咖啡厅、餐厅等。
    儿童,幼儿天性好动贪玩,害怕打针吃药,住院治疗不但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自由,陌生环境更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忧伤,与家人的隔离对幼儿来说比疾病本身更有害,因此儿童医疗环境应采用儿童喜欢的、能激发欢乐情绪的童话设计,应寓医于乐,应考虑父母陪护住院,并考虑相关设施,如可将病床加宽。
产科、牙科、健康中心,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患者,安全、舒适、愉悦、私密、尊严、方便、美的追求,应贯穿整个医疗区域。
医护人员——大型综合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往往担负着医、教、研、防、保健等诸多职能,作为使用主体的医务人员,肩负重大责任,只有为这些高强度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的、科学的、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才能保证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6.节能生态观
大型综合医院能耗高,运营费用高昂,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应避免滥耗能源,滥用拥有技术,尽量减少后期物业、运营成本。节能、生态观涉及众多技术领域,从总体布局、建筑形体、围护结构、构造技术到设备系统及其运行管理,无不涉及。然而,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总平面、平面、剖面(空间组合应遵循气候的原则,考虑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排烟、排湿、排污染因子)及空调通风系统的合理分区,应根据空气环境类别(空气菌落数),空气洁净度级别、运行时间划分系统。应遵循人工环境自然属性的原则,即全方位、立体化精心设计室内外环境,将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中,与建筑物相互渗透,使建筑环境空间注入生命力,充满生机,让人们得到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三、大型综合医院设计评价体系
医院建筑是文化、高科技的物质聚集体。它的设计必须细微至各医疗单元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患者特性,节能等技术的研究,必须大到整个医院安全运作效率、城市面貌的考虑。然而由于各院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及视觉艺术的无法测定性、复杂工程的难度量性,很难有一个适合各院的、统一的评价体系,下面给出的是一般综合医院带有共性内容的评价体系。
 
 
 
 
 
 
 
 
大型综合
医院设计评价体
 
 
 
 
 
 
 
 
 
 
 
 
大型综合
医院设计评价体
 
 
 
 
广义功能
 
 
 
 
 
 
 
 
 
 
 
 
 
 
 
 
 
 
 
 
 
 
广义功能
 
 
总体布局与环境创意
是否做到洁污分区洁污分流,快捷、高效、有序;可识别性;容积率、覆盖率、绿地率指标
综合医院三大部分—门急诊、医技、住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日照,自然通风、采光、排烟情况
是否有远近期发展或改扩建的可能性
停车场库出入口位置大小泊位;建筑物间距、消房车道、通道等应满足规范要球
 
主体建筑
门急诊、医技、住院的规模及空间容量、尺度与预定目标一致,内在功能、构成、组合应与门诊流程及预定管理模式协调一致并考虑洁污度、关联度、紧迫度、专属领域、秩序、效率、可识别性等
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及枢纽组织应合理,空间及交通空间应能适应将来的改扩建
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疏散距离、出口,装修材料选用等应满足规范要求
 
 
主要使用空间
洁净手术部、大型医技设备(PET/CT、直线加速器、CT、MR),使用频度大、工作量大的医技科室设备(检验科、B超、病理、血库、消毒供应中心、核医学等),医院新息融合数据中心机房,其构成形式、规模、尺度应与使用要求、预订目标一致,能灵活适应改扩建的要求
普通护理单元的空间模式,需分三区的医疗单元的空间功能,品质层次
空气净化系统部位,防辐射、磁屏蔽、隔声的技术措施方法
非诊疗公共空间的模式、容量、品质
视觉艺术效果
建筑体量、空间组合、外部造型等应是内部空间合乎逻辑的外化表现,建筑风格的层次与预定目标的一致性
室内外空间环境品质层次
结构
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
给排水
给水系统及方式,医用水供应品种及方式,污水处理方式,消防给水方式
空调通风
空调总热冷负荷及方式,空调通风系统的分区,空气净化系统部位、方式,锅炉类型、台数
电气
供电电源情况,动力总负荷,照明总负荷,变压器台数及容量
医院信息化、智能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内容
 
安全耐久
图A中的各专业,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应特别强调安装各专业,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
建筑、结构、材料、构造和设备、设施的选用,应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安全使用
经济指标
工料能源耗用
总冷热负荷;总供水量 /日,床均用水量,床均污水处理量/日,蒸汽用量;设备、电气总负荷,动力总负荷,照明总负荷;每平方米钢材用量、混凝土用量;信息系统造价;医用气体系统造价
投资
总床位数,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体积,总造价、土建安装比例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医用电离辐射,医疗废物、污水,放射废物、污水,废气等的污染程度
医用电离辐射防护,医用污水处理池及衰变池的容量、处理方法,医疗废物,放射废物,废气的处理方式
 
可持续发展性
节能措施 ,利用自然资源及建筑物自身调节气候的能力
水泵房、生活水池、消防水池,变配电间,医用信息系统机房,医用气体机房,污水处理及市政管网线等,应能满足将来增容要求,并具有相应的导入性措施和可能性
 
生态绿化 ,绿地率指标
绿色环保材料应用
 
 
参考文献
[1] 2004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 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宫冰杰 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