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传统医院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如何根据现有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新的医院模式,是建筑师面临的新课题与任务.在深入研究医院模式与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医院城”这一新的设计理念.
医院城解析
“医院城”作为一种现代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医院相比有何异同?通过下表的对比,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表1):
传统医院与现代”医院城”特征比较 表1
| 传统医院 | 现代”医院城” |
理念 | 满足基本功能 偏重医疗结果 关怀对象单一 | 满足基本功能 医疗过程与结果并重 病人,医护人员,探视家属, 参观都的同等关怀 |
元素 | 医疗功能 | 医疗功能 多元化服务功能 |
结构体系 | 缺少层次 中心单一(图一) | 多层次 中心转移,有主次之分(图1) |
可持续性 | 被动的,盲目的,混乱的 | 积极的,计划的,有序的 |
规模 | 规模不定 | 具有一定规模 |
通过上表的解读,我们认为”医院城”应具有以下几点性质:
● 复杂性:”医院城”无论是功能 关系还是其空间结构都表现出层次丰富,构成复杂的特性.
● 多样性:”医院城”与传统医院相比设施更为齐全,服务形式也更加多元化.
● 有序性:”在结构复杂与构成多元的前提下,”医院城”还表现出系统内部高效,合理的运作状态.
● 有机性:医院在运作过程中,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确定性,其发展过程保持整体性及可持续性.
● 人文性:对人的同等关怀以及营造一定的人文氛围,是”医院城”属性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医院城”应具备以下两大要素:
领域:构成”医院城”的基本功能单元.将其分为两类:
1 医院结构体系示意
(1)医疗单元:构成医院医疗功能的各个部门.各领域除了保持自身的独立与完整外,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组织好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协调”医院城”复杂功能的基础.
●公共体系:泛指各领域之间各种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联系.具体可分为:
(1)交通空间:反映了”医院城”的结构层次,决定了系统内部的各种流程,是保证整个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
(2)公共间:设置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以江中不同人群的需求.综上所述,”医院城”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运营模式,体现了一各对人的全面关怀.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休闲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的现代化完全医院.它有着合理的功能,完善的设施,配套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形成独立完整的新型医疗体系.并在城市生活中为提升人们的医疗保健水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践与案例
“医院城”设计在国内还处于探讨阶段,结合近期承接的两项大型综合性医院设计方案的投标工作(均已中标),我们对”医院城”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采用集中式的布局,发挥其布局紧凑,高效,节能的特点,同时又借鉴分散式的通风,采光,纳入环境景观的优点.通过宽敞,明亮的”医院街”便捷的联系各部分功能,并引入形式丰富的庭院,平台等空间,使之形成完整公共空间体系(图2).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张家港医院)是张家港市政府拟在今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建筑规模约8.5万平方米,住院床位拟850张.该 医院选址于张家港市西北部的开发区内,基地周边除零散居住区外尚未开发,几乎没有更多的城市因素影响该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因此在其设计过程中可以强调与发挥建筑自身形态的完整性(图3).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医院)是安徽医科大学在合肥经济开发区内拟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建筑规模约为10.9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作为教学医院,基地处于新的校园规划范围内.与张家港项目不同的是,该 医院要求分期建设,并能保证一期使用的完整性.如何保持与校园整体肌理的协调,如何保证一期与二期建筑形态的完整性与功能的合理性成为方案设计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图4).
根据对上述两大项目的设计要求及现有条件解读,我们认为,这两个项目从规模与综合性方面都具备了”医院城”设计的基础与条件.两个方案分别以”圆形”和”方形”为基形,这是匀们根据对其所处环境的理解以及对复杂功能关系的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同时,如何创造现代医院新的城市形象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思考
根据”医院城”的特点与属性,如何表达医院功能严密的逻辑关系,又如何为”医院城”创造关怀人本的情感空间,成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着重思考的问题.
1,复杂功能的逻辑化与简约化
就功能而言,医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不同科室均有其特殊的使用要求,不同部门间要有相应的便捷联系,医院的污物,洁品要有独立的运行体系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功能,采用逻辑化与简约化的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我们归纳出以下几大要点:
● 门诊,医技与住院部的关系是设计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 医院的流程和洁污分区是设计的重点.
流程:包括各种人流的组织,医院系统内外的物流安排.
洁污分区:是指为了防止医院系统内的交叉感染,将医院的清洁区(洁净)与污染区(清洁)加以划分与隔离.它应在具体的流程设计中给予充分 的考虑.
● 结合”医院城”的设计理念,从整体性的角度逐层解决矛盾是我们的思考路径与设计方法.
(1) 从整体结构上解决医院流程和复杂性.
根据医院各个领域使用的急切度,及相关设施的特殊要求,合理安排各个领域的逻辑关系,使整体布局合理,流程清晰.医院街(公共体系)作为医院的关系主轴,组织各个功能体块,使各部门间既有效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
医技部门按使用性质及其与门诊,住院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分成两大体块,比如在安医大医院方案中(图5):一部分为高科技医技部门(设备小,造价低,易维护),门诊部联系密切,共同布置在医院街的一侧,如功能检查,中心实验室,临床检查等kl一部分为高科技医技部门(设备大,造价高,维护要求高),与住院部联系密切,共同布置在医院街的另一侧,且与住院部共用设备层,如中央手术部,ICU, 药剂中心,中心供应室等.这样,既保证了整体形态的均衡性,完整性,又提高了医疗系统的运营效率.
(2)解决相关领域间的流程矛盾
(3)根据各领域间联系的强度和频率,从人流和物流两个层面考虑相关流程的设计.结合公共体系,采用就近,高效,便捷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域间流程的传输效率.
在人流组织上,如在张家港医院方案中: 门诊部的内科与临床检查联系较为紧密,共同设置在二层:ICU重症监护与手术部同层布置,通过清洁廊便捷联系,产科,神经外科则设置在与手术部相邻的两层,极大的提高了救护效率.
在物流组织上,如在安医大医院方案中,药剂中心与门诊药房同层布置,又与住院部的洁梯有直接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药品的传输效率.手术部通过清洁廊与血液科相连(图7),同时通过污梯及手术部专用洁梯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进行垂直联系.医院的其它污物也通过污梯送至地下层,可回收的污物通过中心供应的消毒流程,由洁梯运送回相关领域,垃圾及废弃物由地下室专门通道送出,避免了对地面影响.从而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立体独立,洁污分流的物流系统.
(4)各领域内的流程安排
在各个医疗部门的领域内,均考虑了医患分流,洁污分流.
相关的医疗部门的领域内,均考虑了医患分流体系.如在张家港医院方案中(图8):患者在各门诊,医技单元均有独立的侯诊大厅及病患通道,保证了病人的隐私.同时,设置了医护通道及独立的医辅用房,改善了医生的工作环境,如在影象中心部的设计中,改变了传统医患共用一条通道的模式,专门设计了医生的工作通道,提高 了工作效率.
特别对中央手术部,中心供应等部门进行了严格的洁污分流设计.如在安医大医院方案中:手术部的人流,物流遵循着非清洁区,清洁区,无菌区和超净区的流程组织安排(图7).在非清洁区与清洁区之间,为医护人员及患者设置了相应的卫生通过间:手术室两侧分别设置了洁净大厅与器械回收廊污物由污廊送出,消毒后的洁品由手术部专用洁梯送回并存放在无菌库内.洁污单向运行,划分清楚.”中心供应部是负责提供医疗,教学,研究所需的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备品的医疗辅助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控抽医院院内感染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设计中采取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制的划分原则,精心设计了各种医疗用品的消毒流程,为”医院城”的正常,高效的动作带来了保证.
医院建筑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功能和流程方面,还体现在医疗过程的高度复杂和技术领域的多学科性。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医学领域的不断扩大,使建筑师在设计中无法单纯依靠过去的经验。与最终用户及相关专业人士的研讨是解决医院复杂功能必不可少的环节。
2、情感空间的营造
“创造一个情感健康的康复环境,体现对病人、医护人员及来访者的同等关系”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医院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人群,均有各自的行为活动模式。设立多维的视角,考察各种人群对医院的需求,研究他们的流程规律及行为心理。通赤分析,我们发现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领域不定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进而创造一个丰富的、有层次的、立体的公共空间体系。我们对公共体系进行了逐层的剖析:
(1) 整体结构是的公共空间
在“医院城”的整体结构上设计了“医院街”—— 一个,贯穿医院建筑的化公共体系,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景观空间。各功能区通过“街”来组织,暗示了医院内部的逻辑关系,提供了明确的导向性,使使用者产生的方向感和舒适的空感受。
例如在安医大医院的“医院街”设计中,我们在必要的节点设计了化共楼梯、廊道、桥等要素,沿街设置了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鲜花店、超市、书屋、美容、咖啡、银行等,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了“街”的内涵,强化了“街”的公共属性。在张家港医院的“医院街”设计里,巧妙地结合了室外的景观水池,柱廊等元素,使室内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医院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医院街”的营造,改变了传统医院呆板、冷酷的形象,创造了一种富有亲和力的医疗环境。
(2) 领域间的公共空间
在不同领域之间进一步组织了中庭、院落、屋顶平台等空间,既解决了各部分领域之间的通风、采光,又为其相邻的区域带来了共享空间,同时丰富了“街”的视野,也是强化了公共空间的层次感。
这部分的公共空间有其相对的服务对象,如为就诊人群服务的门诊中庭,为住院病人提供休憩的架空花园,这医技部门服务的内庭、院落等,如何更好地为相应的人群服务决定了三个性格迥异的方形公共空间,分别与门诊、药房、医技检查等部门相联系,丰富了活动内容,使医院室内外的空间产生了穿插、流动的效果,使病人的医疗流程充满了阳光与温馨。在张家港医院的方案中,各科诊室呈条状布置,各体量之间均设置了花园平台,解决了集中式六诊的通风、采光问题,引入了绿色景观,提升了环境品质。
(3) 领域内的公共空间
各领域内分别设计了为不同人群服务的公共空间。为部分的公共空间有更强的功能属性,在设计中强化了该领域的私密性和舒适度。
例如在张家港医院的方案中,门诊科室病人的候诊厅面对着一个有阳光、绿化的院子或平台,提供了舒适的候诊环境,在各站诊医技科室远离“街”的尽端,设计了医护人员专用的公共空间体系,包含了示教室、休息厅、会议室等,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环境。由于医技部门的工作性质,我们还单独为其设置了更衣、淋浴系统。住院部的标准层内设计了病人活动室。在服务领域内设计了咖啡厅等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
人性化的关怀还体现在每块功能空间的悉心布置中。比如,在门诊部门,采取了电子叫号,一个一诊的就诊模式,既保护了病人的隐私,也改善了管理程序。ICU重症监护部的设计中,考虑了家属的守候问题,专门设置了休息室;手术部则为医生设计了餐厅,满足了特殊工作的需要;儿科精心设计了儿童天地,为患儿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医疗所氛;产科引入了家庭产房的理念,让生命的诞生过程成为一种家庭生活的体验‘专门设计了健康评估中心,为前来体检的健康人群提供了一个独立的检查环境,并设置了早餐服务等。
从方案的整体规划到每一个节点,都倾入了我们人性的关注。我们希望“将医院从一个医疗的机器转变为一个充满关怀和希望的环境”,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3、规划的可持续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医院建筑的规模也将逐步的完善与扩大。更好地控制与规划医疗区的建设,使其有计划情,有预见性的发展,也是“医院城”设计理念的一介重要因素。
在张家港医院方案中,我们在门诊与行政研究中心的顶层设计了网架体系。建筑的结构柱预先留出,作为一期的景观要素,同时也为二期加建做好了准备。
在安医大医院的方案中,我们把住院部的二期病房大楼预先考虑在整体的“方形”基型内,与一期的形态有机结合,使其在功能及形态上均保持连续与完整。在主楼的一侧,我们又进行了远期的规划,保证了其扩建时与整体环境的协调,实现了有计划性、有预见性的发展。
结束语
面对信息化的今天,创造一个耳目一新的医院形象;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医疗环境‘营造一种高效、便捷的营运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疗建筑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医院城”的概念是适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合理模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结医疗建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建筑的思考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好的作品总是孕育在复杂的矛盾与不懈的思索中。建筑师应切实的面对新形式下医院建筑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满激情的创作,寻求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的医院模式。
注释
(1)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方案(已中标)设计小组成员:孟建民,候军,刑立华,邰仁记,杨旭,冯志勇。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方案(已中标)设计小组成员:孟建民,邢立华,彭鹰,廉大鹏,潘琳琳,吴暇,朱圣,张煜。
参考文献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 加拿大)Eberhard H.Zeidier.张神树译。医疗科技的进步---医院的可变性和健康的环境。世界建筑。2002,(4)。
3. 参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