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格伦教授
针对国内医院建设中前期策划缺失的乱象,格伦向记者分析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并提出破解措施和建议。
5大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到现在,我国医院建设发展基本上是处于改建、扩建或新建阶段。这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很多遗憾和教训,如因不重视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和总体规划,刚建成的医院建筑就出现或功能重复、缺失,或医疗流程断裂,或在整体布局上,因各医疗科室的功能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而导致物流和人流混乱等等。
格伦认为:医院建筑前期策划是医院建筑布局之本,不容忽视。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医院不重视前期策划和规划,导致在大楼建成使用时才顿觉处处不如意,只好修修改改。常常是大楼内这边粉刷的墙壁未干,那边又开始新的改建和修补工程。
格伦指出,医院建设中前期策划缺失的乱象,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不做前期策划和规划,导致需求和结果错位
某医院在新建一座病房楼时,因没有做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和总体规划,结果导致新楼建成后,原有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水、电和供暖不能和医院原有的建筑有效衔接,需另挖地下通道。医院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却没能收到最优的效果。
可研报告流于形式,导致拟建规模与实际需求规模错位
可研报告核心内容应是规模和投资的确定。但规模的确定,却需要在深入市场调研,并对院方近5年医疗活动的动态需求作数字分析后,最终综合考虑才能得出结果。
目前,我国可研报告基本上是发改委根据资金情况或医院方估算面积而确立的规模,往往与实际的需求产生错位,从而造成各功能使用面积分配与实际需求面积不对等。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医院还没有竣工就已经落后,或医院在建成使用之初,即面临改扩建的需求了。如北京某医院急诊中心,就出现刚刚使用之初,其观察室面积就已不够用,大厅中床满为患。
“拍脑袋”工程,导致医院建设定位失误
医院建筑师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院长对其所要新建与改建的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且提供给设计师的资料信息也不全,既没有医院各部门现状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医院场地基础设施说明及数据,更谈不上邀请一个专业团队作前期策划工作了。院长只是对建筑师说:“把我的大楼建成和某某医院大楼一样,或超过它就可以了。”
由医院基建部门来制定任务书,导致需求不全面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前期研究不足,或匆忙决策,以致在设计阶段多次招标,重复设计,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而设计结果却不尽人意。格伦就参加过山东某大型医院同一个项目三次重复招标的评审工作。
究其原因,在进行方案设计阶段前,业主会提供给设计方一份设计任务书作为指导建筑师设计的重要凭证。在我国设计任务书通常是由甲方组织人员,多是由各科室主任参与编写的任务书,建筑师是不参与此过程的。
医院应由7大部分组成,即急诊部、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保障、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每个部分面积应根据医院的床位规模有不同的比例分配。但目前在医院建设标准中,对医院各部分所包含的科室内容还存在很多疑问,建筑设计资料集和建设标准的分类还有矛盾。这样的一份任务书,由于缺少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如医院管理者、医疗规划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等)的参与,缺少针对具体项目的技术依据和有效的工作方法,若项目论证不够,就很难对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参照的设计标准,主要还是医院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资料集。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医院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资料集,仍是80年代制定的版本(美国自1987年到2006年的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已修改了6个版本),而医疗设备和医疗模式在20年里的变化是很大的,这也是造成设计结果很难令人满意的重要原因。这种现状更凸现了医院建筑前期策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格伦告诉记者:“我们常常听到基建部门的工程师抱怨:‘我们连楼房都没有建过,就让我们准备8万m2的大楼,难为死了’。”格伦接着说:“院方提供的任务书超不过5页纸就开始招投标,结果投标进行了3次都不是很满意。我作为评审专家指出来,不全是设计师没有做好,而是你们院方没有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设计任务书。8万 m2多的大楼,仅5页纸,如我们来做至少一本书厚,任务书的深度和科学性怎么相比呢!”没有科学的任务书作设计指导,最终只有导致人财物的浪费和时间的损失。

体现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理念--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格伦作品)
医院建设程序不完整,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我国医院建筑建设程序通常是经过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在前期策划阶段除了可研报告外,还缺少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和定位,各功能部门的关系定位、设备及房间清单等内容。另外,我们还缺少建成后的评估环节。
破解现状的5方法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任何一个建筑师都不可能做得事无巨细,完美无缺,但完全有能力做到把握住工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几个关键点,惟有如此,才能使其产品达到一个稳定的质量标准。格伦认为,设计师在设计中,任何一个工程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遗憾点,但重要的是不能犯原则性错误。做到这点就需要建立一个控制质量措施的机制。
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参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医院建筑前期策划,格伦总结出独到的5个方法:
总体规划是根本
总体规划是医院建设的灵魂,是做医院建筑前期策划的基础。建筑师只有把握这点,才能使其设计立于不败之地。如在做单体建筑设计前,必须依据总体规划来定位,这样才能知道单体建筑的位置对不对,各功能关系对不对,其与老医院建筑的结合对不对等问题。因为只有从总体规划上入手,才能确定单体建筑功能的定位来。
医院选址也需要论证
山东省某大型医院选址时,规划部门只是考虑到地域的重要性,如开发区的中心地段面临市府大楼等等,但忽略了地段本身的条件,如南北狭长,中间有一高压线相隔。由于选址的错位,使得该医院建筑在建造之初就先天不足,造成了流线过长和一期二期相互隔离的状态,为日后的管理和患者流线的便捷性造成了极大的不利,无端增加了运营投入。因此,医院选址也需要论证和策划。
可研报告不可少
医院可研报告主要指,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医院建筑时,做详细的市场预测,如现在是500张床的医院,过10年或50年能否发展到800张床等;还要根据医院特色学科发展状况和医院所处位置的周边人群进行分析,如有哪些人有可能来医院就诊;另外,还要分析该医院和其周边医院的营业和科室发展状况。要对医院未来5年~10年发展定位,这是一个动态的定位,且需要量化的数据。
老旧医院建筑评估最重要
老旧医院建筑的评估主要指功能和空间方面。这就象对医院建筑做一个诊断、解剖一样,要了解到底哪些功能是缺失的,哪些空间是不够的,离现行国家标准还有多远?哪些流程是错误的,如新建的楼和老旧建筑之间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以及其中人流、物流关系等,需要怎样进行整合,怎样进行梳理等?只有知道老旧医院建筑空间功能存在什么问题,才能借盖新楼之机将遗留问题予以解决,同时也提升院区整体环境质量和工作效率。
增加医疗工艺条件设计内容
医院在制定出总体规划后,还需进行二次设计也称为医疗条件工艺设计,就是将建筑房间内的所有需求在图纸上定位,如家具的定位、水点、信息点、插座等的定位,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程序。没有经过医疗工艺条件设计过的医院大楼,就会出现竣工后,东拉线、西扯管、南砸墙装门、北砌墙等怪现象。
只有将医疗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完整结合,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然而,我国现在还缺少这样的工作内容,医用建筑图纸还在套用民用建筑标准,导致医疗建筑图纸深度不够,细节设计不够,专业特点不够专和突出。
给院长的3点建议
医院在建设时,如果前期没有策划好,常常有无法弥补的失误和损失,留下终身遗憾。格伦给记者讲述了一段故事:“某医院要建病房楼,院方在选定位置时基本上依据两个思路,一是看哪有空地可建楼,二是考虑到医院的形象,应尽可能选择临街位置。这种不考虑医院具体情况而做的决策,其结果,只能使医院建筑在原有混乱的基础上又陷入到新的混乱中。我们介入后,从医院的现状和功能入手,做出几种可行性的规划方案。然后做比较,最终选定最优化的方案,原则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就医流线,降低运营成本。结论出来后,院方感叹到,幸亏找到了你们,否则按我们的决定后果不堪设想。我回答道,幸亏我们在没开始施工前介入,否则错失良机。”
就医院建设如何做好前期策划工作,格伦为院长提出3点建议——
借鉴国外,找专业公司
欧美等国家在医院建设项目中,通常委托医院咨询公司代理业主(医院)承担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或参与到整个工程的“交钥匙阶段”。这样,医院建设的专业人员可以参与到医院建设项目中来,弥补医院主管人员在建设项目上的经验不足,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和质量。
这类医院建设咨询公司在医院项目策划、组织、医疗工艺设计、医疗设备与装备等方面具有专业水准和丰富的经验,更具有医院项目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价能力。专业咨询公司可根据医院的现实状况和意向,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国内外的先进和成败经验,制定出先进合理科学的整体策划方案,真正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起到正确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格伦建议医院在做前期策划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公司来做。
项目前期的决策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在医院建设程序实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对于建筑的变动和花费是不同的。在项目前期,因设计变动引起的花费少却影响力大,而在项目后期,变动所需要的花费巨大,但效果已微乎其微。所以,项目前期的决策至关重要,而建筑策划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指导设计各阶段使之能够在建成后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性。
格伦呼吁相关部门应将前期策划应作为医疗建筑建设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作强制推广。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根据国内普遍存在的建设程序缺失的问题,格伦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医院建设亟需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并形成良性的“马太效应”:即从立项之初到产品的完成,需增加前期策划和使用后评估环节;在设计方案与扩初设计之间需增加医疗工艺条件设计内容;建立科学实用的各个功能部门各项指标量化的数据库。格伦认为只有建立这三项内容的工作机制并有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推动,医疗建筑的产品质量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格伦简介:
1965年出生,蒙古族,内蒙古海拉尔市人。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3年建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主持人。兼任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世界建筑师协会UIA公共医疗卫生组成员。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4篇,编著论著6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在研项目有:“妇幼保健院的建筑模式研究”、“医院建筑总体规划系统化方法的研究”、“综合医院交通系统研究”、“综合医院建设经济指标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医疗建筑前期策划与设计项目的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