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建于1954年,有着50多年的历史。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城北地区唯一的一家三级医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院原有的规模、设施和用房条件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经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批准,在市二医院的院内,建造一幢医疗综合楼。该医疗综合楼设病床600张。地上2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80,总建筑面积约61995㎡,是集住院、急诊、急救、医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高层建筑。
该用地南临温州路,东靠金华路,西面为丽水路(邻近京杭大运河),北面为轻纺路。该地块最大的景观特色在于西面为京杭大运河。将京杭大运河与大楼本身功能相结合是本项目一大特色。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设计
一、医院现状
该医院地块为南北向长条形。医院内现有的建筑(医技楼、特诊楼、行政楼、门诊楼)均为9层以下的建筑,沿丽水路侧还有三幢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二层红砖瓦楼,是明清两代所建的“洋关”。院内有数棵需要就地保护的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根据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交通分析影响报告,对医院的出入口及内部道路进行了调整。在满足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医院沿温州路设置主要出入口,也作为以后医疗综合楼的主要出入口;丽水路、金华路方向分别设置了两个出入口:在金华路南边为废弃物及污物出口,北边为生活主出入口;在丽水路南边为后勤出入口,北边为生活次出入口(位于“洋关”之间,为将来洋关单独向市民开放成为可能);在温州路主入口设置了广场,门诊、急诊急救中心、住院统一由广场进出。五个出入口功能区分明确,与相应建筑联系既便捷,又互不干扰。根据有关部门对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周边的交通分析影响报告以及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新建医疗综合楼位于医院地块的东南角位置,即温州路与金华路交叉口的西北侧。以连廊将四层高的共享大厅与原有西侧的门诊楼相连接。
二、绿化景观设计
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对医院内的古树名木采取就地保护,建筑避开原有古木。全院的绿化层面共有四个。第一层面是主入口广场处的绿化,供门诊病人休息和观赏,布置雕塑、艺术灯具等小品,起到美化医院医疗环境的作用;第二层面是地下车库上方的集中绿地,以绿地为主,供住院病人休闲之用;第三层面是各幢建筑物边的零星绿地,作为集中绿地的一个有效补充;第四层面为屋面绿化。规划后医院绿地面积比规划前大有增加,绿地率30.2%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设计
三、建筑单体设计
由于建设用地十分紧张,为优化医院内部环境,避免使病人在情绪上产生紧张感,设计中将主楼尽量紧凑形成适当的缓冲空间。由于主楼朝南侧的面宽受限制,为减免对周边环境的压抑感,主楼平面设计呈三角形,使其与周边道路相呼应且有机地融合到城市景观之中。
   
新建医疗综合大楼的总建筑面积为6199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0185㎡,地下建筑面积11810㎡。地上21层(未含设备层),建成后将是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医疗综合大楼首层平面设有出入院大厅、住院探视大厅,急诊急救、病区药房,急诊观察室、消控中心等。住院探视大厅挑高四层。一层平面中分别设有住院探视出入口、急诊急救出入口、污物出口、消控中心出入口等。几个出入口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急诊、急救,出入院探视三部分,分区较为清晰,各自流线不产生干扰。二层设有急诊检验、输液室和血库等。三层设有放射影像科。四层为中心供应室和重症监护(ICU)病房。五层为手术中心。六~七层为妇产科病房及产房。八~二十层为标准层病房,二十一层为VIP病房。
三层放射影像中心设有CRDRCT机房和DSA机房等。放射影像中心内部按照功能需求进行设计。设有病人候诊区、诊断检查区、辅助工作区。专供患者通行的走廊连接候诊区与诊断检查区。内部走廊专供医护使用连接诊断检查区和辅助工作区。
放射影像中心的X线机房的防护是十分重要的,因为X射线会引起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电离,对人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对长期从事放射影像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来说,切实做好X线机房的防护工作是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负责。在该放射影像中心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与辐射防护器材的专业厂家的配合协调,对X线机房四周墙身和顶板采用成品防护(含铅量1~4mm)涂料;门采用内衬3~4mm厚度的铅版防护门;观察窗采用含铅的玻璃窗。
手术中心设在第五层,设13个手术室,其中I级手术室1间,II级手术室5间,III级手术室7间,并设有病人换车处、护士站、手术准备室及苏醒室。医护卫生通过处、医护办公室、会诊室、示教室、医生休息室、就餐间、值班室等。手术中心采用复式走廊平面布置。即洁净度不同的中间走廊与外廊组成。两条走廊的性质分别是洁净与非洁净。洁净中间走廊专供经卫生通过后的医护人员、经换车处理的手术病人以及洁净的敷料器械通行。非洁净的外走廊为手术后的器械回收廊(亦称污物廊)。这种复廊式平面组合使每间手术室的一侧都能与洁净走廊相通,其另一侧与非洁净的外走廊相接。洁污流线是单向运行的,分区明确,互不干扰。手术后的器械敷料和废弃物装袋后通过污物外廊经污物电梯送出。同层设置了宽敞的病人家属等候空间,以缓解病人家属的急切心情。
手术中心与中心供应联系密切.本工程中心供应室设在四层,与五层的手术中心相对应.手术室术后的回收器械经污物电梯直接送到中心供应室的接收口,在此进行清点分类.通过中心供应室内部的粗洗、精洗、高温消毒后,由洁净电梯直接送到手术中心的洁净库房。
由于用地的原因,病房的朝向为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朝向,大部分正南向,其余部分为景观房朝向为西北。主要是考虑了将京杭大运河的景观引入。每间病房均设独立三件套卫生间,每层均设病人阳光室(兼接待室)、示教室及一系列必需的辅助用房,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约2000㎡,设标准床位40床,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2床或3床间来调整床位数。全楼共设600张床位。护士站设在病房平面中的西南侧,布置呈L型,视线开阔易于管理,既缩短了护理流程又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和亲切感。医生办公室、医生休息室、诊疗室、污洗间和工友房等都设于东北侧较独立的位置,减少对病房的干扰,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大楼在三角形平面的核心位置设有五部医用电梯及一座主楼梯作为垂直交通的核心。西侧设有一部手术专用电梯及一座疏散楼梯。东侧设有一部医护专用电梯,并设有一部污物电梯和一座疏散楼梯共。在护士站北侧设有一部货梯直达病区药房,作为专用药梯。
该医疗综合楼立面设计的原则是以独特的造型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使新建综合大楼具有可识别性,并能成为城市景观的新亮点。立面以竖向为主导方向,以花岗岩和镀膜低辐射铝合金玻璃作为主要外墙装饰材料,同时穿插铝合金装饰线条。裙房的设计强调虚实对比,通过共享大厅的圆弧玻璃外墙和玻璃顶棚以减少封闭感,表现医院的明亮和洁净,以裙房南侧墙大面积的实墙来增加厚重感和造型的现代感,构勒出在满足了使用功能之后的医院建筑所应拥有的现代风貌。整个立面设计整体统一,又有对比,整体简洁同时强调细部处理,刚劲又不失柔美。
该综合医疗楼自200512月正式开工以来,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协调合作努力,大楼已经初具规模,2009年将投入使用。希望该楼的建成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方便之余同时也成为城市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为城市景观添彩。
 
廖洁 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杭州市 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