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
逐步实施法
首先是逐步实施法,即总体一次规划、单体分期立项、从拆除小楼起步、逐步实施法。下面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总体改造策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是全国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之一。日门急诊量5000人,床位2000张,用地面积4.9万㎡,总建筑面积约18万㎡。医院内设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农村眼病防治研究所、临床检验中心、协和高级医疗中心、广东骨髓库和多个临床实验室。
该院在改造前多为高密度的3~6层建筑,封闭围合加行列式布局,其用地被一条4m宽1里路长的胡同分成普通病区和特需病区两组,见图1。
笔者从1993年参与编制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开始,至方案投标中标到各期单体设计、施工配合,逐步落实“总体一次规划、单体分步实施”的方针,直到2008年仍持续不断。而该院15年来蒸蒸日上,技术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型医疗机构。
改造从拆除占地500㎡的手术楼附楼启动。
首期:建造15层9000㎡的过渡性建筑,近期作为病房楼、远期做科研教学楼,从而可拆迁出近9000m的空地作为远期门诊住院主体楼建筑用地;
二期:改造心血管研究所“英东楼”,将其歪斜的临街轮廓调整为与城市街道平行,增加两层高大堂并与科教楼连为一体,主体从6层加高至9层;
三期:新建门诊住院楼,总高度94.5m,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床位1000张。裙楼设屋顶花园,24层屋顶设直升飞机停机坪,25层塔顶设远程国际学术会议中心;
四期:建设300床特需病区1号高级门诊病房楼以及值班宿舍楼,同时完成医院前广场与地铁的连接隧道;
五期:对影像楼进行室内装修及入口门厅环境改造。此间,各主要建筑单体都陆续通过地上连廊及地下通道连通,将心脏中心地下洗衣机房移至主体地下室,旧的洗衣机房改造为营养厨房。同时拆除旧手术楼,进行污水处理站及中央花园的建设;
六期:对该院惠福西门诊部进行内外装修改造,对与当地某古建筑相对街的有几十年历史的惠福西门诊楼以古典风格“穿衣戴帽”,强调医院的悠久历史;
七期:对特需病区的3号病房楼进行室内装修及外立面翻新,达到功能改造为高级病房、外观与全院其他新建筑统一的目的;
八期:在特需病区1号楼与3号楼之间以16层综合体连接两座楼,增加停车库,优化高级保健服务模式,形成三位一体的大型特需诊疗中心;
未来发展:考虑对住宅区的改造,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和融资建设模式。建立长期护理分院,发展康复医疗、健康保健设施。
逐步回建法
第2种是从生活区入手的逐步回建法。例如,汕头中心医院的改造策划方案——
该医院生活区占用了整个医院近一半土地,整个医院没有明显的道路交通系统,停车位严重不足,几乎没有绿化用地。住院部先后新建住院楼和传染病楼,满足了病房需求。急诊楼、放疗楼紧压街道边线建造,在规划道路即将拓宽的情况下,面临被拆除的可能,旧门诊楼属于危房,物理诊断、传染科、制剂、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同位素、高压氧舱、中医专科、锅炉房、变配电所、洗衣房、太平间等全都处于见缝插针的单层建筑状态,占地大,使用率低。
通过策划,以不影响目前的医疗业务为改造的实施前提,将医疗区和生活区统一考虑、统一规划,从生活区入手,先拆迁部分宿舍楼,腾出一定的启动用地,再逐步实施医疗区的改造计划。
总体改造步骤,见图2。
步骤1——首期先拆除宿舍区四栋宿舍楼,腾出相对独立的施工场地,建设门诊医技综合楼;
步骤2——随后拆除老门诊楼、物理诊断、传染科、制剂、核磁共振、同位素、高压氧舱,完成急诊及治疗中心综合大楼、地下车库和院前区广场;
步骤3——拆除临街急诊楼、中医专科、锅炉房、变配电所、洗衣房、太平间,结合保留的住院楼C座、放疗楼及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建设医疗附属综合楼;
步骤4——完成院内交通、出入口车流组织、景观环境、大门、围墙、各楼之间的风雨连廊。
考虑到短期和中、长期过渡中的业务工作不能受影响,在上述4个主要步骤中,还将穿插一些过渡用房的临时改造工程,由医院根据科室设备的更新时机及拆迁条件,综合考虑过渡周期与设备使用寿命的一致性,进行统一安排,以配合大型单体工程较长的建设周期,做到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谨防发生偏离总体规划的短期行为。该策划根据医院现状条件、院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政府投资计划和经济能力制定,实施期间应结合汕头市基本建设周期进行动态调整。
外部扩张兼并法
第3种,可称为外部扩张兼并法。如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发展策划方案——
笔者在进行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单体设计时,即提出了总体改造的策划方案,当时医院目标仅建好这1000床的楼,没考虑后续。3年后住院大楼竣工,发觉门诊、医技已经与新的住院规模不相适应,各项用房明显不足,大型设备已经订货却没有房子搬入,污水站处理量跟不上而发臭。
于是笔者受院方委托,重新编制全院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了大型设备用房的应急建设与远期医技楼的接驳、门诊楼合理扩建一步到位的方针,做出长计划、短安排。通过与医院深入研究、仔细调研,分析周边最有价值的可征用地及获得土地的可能性、时机、步骤,确定了采用逐步“蚕食”周边可征、可租土地及可购的相邻建筑的扩展方式,向园林化、现代化的院区规划迈进。
近期规划:在医院现有医疗用地内扩建门诊楼;
中期规划:收购近邻法院用地(该法院拟搬迁),扩建急诊医技楼,收购相邻商业办公楼用于行政、科教;
远期规划:长期租用闲置的国家地震局车场用地,用于停车或其他特殊医疗服务。对职工宿舍区进行部分外迁改造,腾出更大的活动空间,形成四面环绕市政路的完整院区。
这个策划的目标是:住院2000床、门诊量5000人/日,用地宽松、建筑密度低,花园宽敞、环境优美,各个出入口、交通停车都得到全面的改善。见图3。
分段施工改造法
第4种是分段施工改造法,即一次性立项、一体化设计、分段施工改造法。如深圳市福田医院总体改造策划方案——
该院位于中心区繁华地段,原为区级二甲综合医院,用地分为北区医疗用地和南区职工生活居住用地,现有医疗用房面积为20954.77m2。
改造策划思路为:一次立项、一次设计、分段施工,缩短立项、设计、施工招标的周期,每个施工段保持医院可用的新旧业务用房之和总面积不减少,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施工作业面独立,医疗区完整、不受施工影响,见图4。
第1步:将医院北部停车场封闭,建设400床外科综合楼,南部医疗区正常营业,租用未开发的相邻空地做过渡期停车场;
第2步:外科综合楼建成启用后可开展600床住院、手术、1000床门诊人次的医疗业务,此时拆除老门诊楼,保留急诊、医技设备及功能房间,建造内科综合楼;
第3步:内科综合楼(含急诊、医技)建成投入使用后,将现有急诊、医技设备及功能房间搬出迁入新楼,然后拆除急诊、医技楼,在内、外科住院楼之间建设门诊、医技大楼,并统一对医疗区平面进行整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满足1000床规模;
第4步:改造生活区,形成科研教学区。
改造法
第5种,改造法,即就地扩建、改变相邻土地性质、推动旧城改造法。
没有和谐的总体布局而只有各自为政的单体不能成为好的医院策划,医院扩建改造必须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以及未来建筑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土地资源、建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避免用地能源和空间的浪费。
如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策划方案——
该院是SARS之后广为人知的全国占地面积最小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全院总用地面积仅有12496㎡。2003年,以发展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呼吸病研究所而立项进行就地改造,朝着800床、4000人/日门诊量的规模发展。
根据医院所在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该院需要占用一个完整的街坊,利用四周道路所形成的完整环路,来满足医院7项设施、出入口交通、消防救援、人流物流疏导等规范性要求。因此通过逐步扩建,实现医院相邻地块旧城改造、还原街坊原规划设想的医疗用地性质。
改造策划了以下三期工程:
一期工程:进行老门诊楼改造,将老病房楼、医技楼、业务楼和办公楼改造为门急诊、医技、办公综合楼,改造面积为18000㎡;
二期工程:征收相邻旧民居用地建住院楼,地上28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为68439㎡;
三期工程:续征所在街坊内剩余所有旧民居用地,形成四面环市政路的完整院区,兴建除了一、二期内容之外尚缺失的所有医疗、教学、可研及保障设施、停车库、绿地。
回迁法
第6种回迁法,即租赁外部建筑、外迁营业、旧院局部或全部拆除重建、建成后回迁。全部拆除或放弃老院易地新建的模式无异于新建工程,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如果实事求是,可部分租赁附近外部建筑、部分拆除重建则比较切合实际,不至于因病人忘记老院地域位置而损失过往的品牌效应。
如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策划方案,在决定易地新建时提出,应当保留老院址的历史品牌价值,当其为一个门诊部,新址作为门诊住院综合院区,满足发展要求,既便于病人识别过渡,也符合区域医疗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