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位置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建设用地位于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岛西路和虎门高速交界的东北向街区内部,西临规划控制红线宽度60m的环岛西路,东侧为调整规划后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山林地,南临虎门高速公路,北临规划控制红线宽40m的丰泽路。

  规划设计理念

  总体布局分为北部医疗区、南部后勤行政区和中部山林公园休闲区。三功能区通过平行环岛西路的院内主干道联系。

  充分体现分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求,以模块式的设计,使建筑群建设依循医疗建筑的功能流线特点,形成自然枝状生长式的分期建设模式。北部医疗区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北部医疗区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清污分流的目的。平行北部道路的辅道和广场主要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

  南部用地为后勤行政区,安排行政办公楼、后勤保障楼、院内生活楼、教学进修科研楼、职工活动室和职工室外活动场地。

  景观绿化的设计以用地中部山林公园为中心,设计为休闲和观赏的中心公园。

  住院楼集中布于山林公园的北面,减少噪音对病人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了南北朝向及山景。

  单体平面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本医院分期建设的特点,既保证一期业务综合楼的在建设初期使用功能相对完整,可充分满足使用要求,平面布局合理,流线划分明确;又考虑到二期建成后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为了尽量做到一期和远期兼顾,平面空间采用模快式布局,把门诊和住院区域复杂的建筑功能与较大的建筑形体划分成功能能独立的模快,使医院在建设过程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量需要增建相应数量的模快,并使整个过程的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都非常合理与完整。

  流线和分区在充分体现医患分流和洁污分区原则的前提下,同样兼顾近期和远期建设,又要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因此一期建成和二期建成时医院的分区和流线设计略有不同,但又服从于整体发展的思路:在一期建成后,将在一期业务综合楼内部完成流线和分区的设计,形成完整的建筑内洁污分流体系,而将污水处理与垃圾站按整体规划设置于北部用地的东北部。在一、二期基本架构完善后,则将整体的流线和分区落实,并将综合业务楼改为完整的门急诊楼功能,其内部相应的用房如住院护理单元、医技用房、厨房、太平间和垃圾站等功能则迁移至新建区域,原有空间作为门急诊功能的补充。

  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东西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