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
在手术室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奥星公司 杜志宏
一、目前医院建设的现状
医院大兴土木的时代正轰轰烈烈地迎面而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80%的医院存在改扩建问题,20%需要新建,用于医院建设领域的资金将达到数千亿元。举例来说,“九五”期间上海在医疗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为24亿人民币,而从2001年到2005年则预计投资92亿人民币。在2005年,已有多家医院投入的建设资金达到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然而在这种浮华的背后,粗放的外延式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大量新建工程“二进宫”或推倒重来,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造成这种现象当然有很多原因,设计、施工的问题,医院的管理水平,还有人们的观念,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院方和设计者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院方熟悉医疗流程,可是不懂建筑;而设计者在设计任务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来盲目从事,很难真正了解医院建筑的内涵。
手术室是医院的中心部门,下面我们就以手术室的设计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最终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二、手术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手术室建设中同样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将其后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流程设计不合理,增加了患者通过的环节和时间,加大了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内的装备越来越多,各种连接的电缆和数据线布满地面,埋下安全隐患,增加了被绊倒的风险。
手术室内空间的利用率低下,“伸手可及”的有效区域(Area within reach)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手术室净化空调的运行费用昂贵,却只能得到有限的安全保障。
三、原因及其分析
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在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国内的手术室建设,没有专门的设计单位。通常的一种做法是有医院自己或聘请专家给出设计方案,再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另一种做法是设计方案也由建设单位给出,医院审核批准后就可以付诸实施。这些缺少沟通的单方面行为很容易生产出不合格的建筑产品。
我们认为,手术室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设计出安全的、高性能的、经济的手术室。从目前医院的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流程来看,在手术室的设计过程中,至少应该有以下这些人员的参与:
n 院长
n 主管基建(或手术部)的副院长
n 患者(或由院方指定的代表)
n 外科医生
n 麻醉大夫
n 手术室护士长
n 设备科科长
n 基建科科长
n 手术室设备供应商
n 设计者
n 施工分包商
n ICU主任
n CSSD主任
n 洁净病房护士
下面我们就这些人员所扮演的角色稍作说明:
院长
院长是项目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很多时候他不负责具体事务,但是他对手术室设计的理解至关重要。另外,民主、开放的管理作风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
副院长
副院长是项目的执行者。精力充沛、组织能力强、能贯彻执行院长思想的人是众望所归的理想的人选。
患者
这个角色至关重要,他是医院利益和价值的体现者。如果实际操作中找这么一个人有困难,可以在医院内部指定一个,比如负责处理患者投诉的员工。
外科医生和麻醉大夫
他们是手术室的使用者,因此他们的意见应该是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手术室护士
她们既是手术室的使用者,也是手术室的管理者,是手术室建成之后与之打交道最多的人。
设备科科长
手术室的设备在安装之后就由设备科负责,因此今后维修设备是否方便,是他关心地主要问题。
基建科科长
可能是手术室安装和验收时的院方代表,同时他也很关心手术室的生命周期和以后改建是否方便。
手术室设备供应商
为了使设备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肯定要对手术室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
设计者和施工分包方
在此无需多做说明。
ICU、CSSD和洁净病房的工作人员
如果有条件,和手术室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参与进来,比如ICU、CSSD和洁净病房的工作人员,这些部门作为手术部门的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决定了手术部的流程安排,因此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如何使这些参与者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此,我们引进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
四、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简介
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是相对与使用后评估(P.O.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而言的,是一种在建筑设计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的物理性能,室内环境质量和工作场所的效率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它还有助于我们理解设计标准,预测还未完成设计的效果,并对已完成的设计进行检查。具体来讲,在设计中应用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有助于各方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如设计者,业主,最终用户以及其他人;
建立一种质量监控体制,使设计者知道他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有点类似于对学生进行考试,以鉴别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
有助于对已完成的设计部分作出调整、增减或革新;
为将要作出的详细施工设计提供数字依据。
有助于改进建筑物的移交和设施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设计者在作出正确决策,避免重复范错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五、运用P.O.E(Pre-Occupancy Evaluation)进行手术室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我们将手术室设计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通常会遵循以下的流程: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了P.O.E(Pre-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在识别客户需求的活动中,和原来单纯从投标文件上获取信息不同,我们采用开放式的信息输入模式,让所有与手术室设计相关的人员广泛的参与并发表意见(见第三节),由此形成的初步设计方针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出现重大的疏漏。(第四章第一条)
增加了设计手册审核的环节。设计手册包括了设计目的,设计框架,人、物流程,公用工程,人员配置、管理以及预算等等。在编制完成后,印发给相关人员,并进行深入的沟通,记录下他们的意见,随时对设计手册进行调整和革新。(第四章第二条)
增加了二维和三维体验环节。通过采用平面模型、3D全息影像技术、立体模型等手段,让相关人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已经完成的设计部分,并提出意见,从而让设计者对已完成的设计进行调整。
六、结束语
目前来看,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并没有在手术室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手术室设计,医院设计以及所有的建筑设计中去。
另一方面,使用前评估(P.O.E Pre-Occupancy Evaluation)只是一个方法,一种理念,它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保证可以避免有所的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各方参与者开放的沟通渠道,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是一个设计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atkin(1996) Operating room desig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2. Craig Zimring & Thierry Rosenheck(2002) FFC(Facil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alk
3. Cathryn Bang(2004) Optimal Operating Room Design III
4. Craig M. Zimring and Jenet E. Reizentein 1981 (建筑用后评估简介)(A primer on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李婉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