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的向“以病人为中心”改变,人们的医疗需求日益提高,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的建筑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许多医院都进行医院建筑环境的更新、改造。医院院长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如何科学地进行操作,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地制定建设方案是每个医院管理决策人士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医院建设如何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并充分考虑现代医疗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找到其契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值得医院管理者、建筑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士深入探讨。为此,我们采访了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潘宣同志。
    回顾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更新改造过程,潘宣有着无限的感慨。他说,现代医院进行更新改造,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医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正是遵循这一理念,才使改造后的医疗后的医疗环境能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与肯定。该医院在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我们认为以下一些做法值得其他医院借鉴。
   

注重医疗流程再造  方便患者就医

    广东药学院附属一院和国内许多老医院一样,由于早期建设的观念所限,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医院建设一直处于见缝插针的状态,使得医院布局凌乱,功能不完善,就医流程繁琐,难以满足新时期医院现代化的要求。医院在改造装修门诊、病房,改善医疗条件的同时注重就医流程的再造,例如原来门诊病人及体检者要经过近10个环节,多次排队,不胜其烦。我们在这次改造中,打造了“一站式”体检中心,让进行体检的人员在体检中心内完成从交费到取体检报告的全过程;其间还可享用医院提供的美味早餐、欣赏影视、音乐和接受健康教育,这一改变受到社会普遍称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增;医院还将急诊、门诊、补液中心、医技检查科室规划在同一栋大楼内;将收费、挂号窗口合二为一,分层布点,并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大大简化了病人就诊程序,缩短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同时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遵循“以人为本”理念  实施更新改造工程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2005年起,先后对住院病房、手术室、急诊楼、门诊部、进行的更新改造,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该院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用这一理念贯穿空间环境、诊疗技术、医疗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并取得显著成效。
医院空间环境人性化
    人性化医院空间环境的创造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就诊模式的人性化。急诊科和门诊部开设“绿色通道”,再造门、急诊流程,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方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和各种交叉感染的机会,尽力避免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焦虑和不安,最大限度地提供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的可能性,缩小距离(包括心理距离)。二是就诊环境的人性化。如在色彩、各种标识或识别及功能区域的划分上,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受等。三是空间尺度、空间功能人性化。具体表现为设计者应从人体行为学、心理学的角度,创造适合患者活动的空间尺度,避免产生压抑、孤独等不良心理反映,有效地保护患者隐私。四是医院空间环境家庭化。在未来医院发展中,住院环境的家庭化氛围和医疗家庭化的趋势将显示强大生命力,深受患者的欢迎。我们在病房改造中,除保证足够的中、低档病房的同时,将部分病房改造成套房式高级病房,内设厅、房、娱乐室、独立厨房、卫生间,家用电器及厨房用品齐全,让患者有家的感觉,这样既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又增强了医生的治疗效果。
  

  高技术、高情感满足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

    当记者提及关于人们对高科技医疗技术感觉很神秘,甚至有些恐惧的问题时。潘院长笑着说,是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诊疗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并已逐渐开始普及,使医院成为高科技发展的敏感领域,包括CT、MR等医学影像学和其集约化趋势,高生物洁净度的手术室,计算机在挂号、就诊、住院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等。高科技在医院的应用,一方面为给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会给患者造成某种复杂的心理感受。许多人对诊断测试和非临床外科感到恐慌,在繁多的高技术设备面前,加重了其被动性,患者心理脆弱的一面就显现出来,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如何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赋予他们一种良好的心态,就必须在高技术领域营造一种高情感的氛围与之平衡。将高情感注入冷漠的高科技中,建立起关心人、爱护人的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可以采取合理地设备配置并对其用房进行有效的艺术装饰,如采用丰富的色彩、多边的天棚及令人愉悦的风景画,还可以适当设置秘密空间等;一方面给患者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建设节能、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医院

    医院建筑是一类能源消耗量大、占有土地较多的公共建筑类型。在更新改造时,应坚持节能、节地、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在设计时应做到即节约能源、又保证建筑环境质量。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等途径,以最小的消耗争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对于这个问题潘院长介绍了他们的建设原则和经验。
    第一,在总体规划上,宜采用集中式布局,尽量缩短管线,尽量留出绿化地带;应尽量减少能源的损失,合理选择系统和设备,做到节能、节地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第二,医院建筑总平面布置应尽量将建筑及绿化相对集中,成片布置,以达到改善医疗环境,预留发展用地的目的。
    第三,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这样也可简化医院结构,简化总平面布置内容,节约用地和人力物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医院主体功能,达到节能、节地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能源利用上,潘宣院长介绍说,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原来使用燃煤锅炉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热水、蒸汽,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浪费惊人,尤其是食堂、洗衣房等浪费了燃煤。在这次改造中,首先将洗衣业务发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洗衣公司;对食堂进行改造,用煤气和电代替燃煤;采用先进、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中央热水系统取代燃煤锅炉;对供应室等个别需要高压蒸汽消毒的设备,改用电蒸汽发生器。通过这些改造,彻底摆脱了对锅炉房的依赖,将锅炉房改为其他用途,医院每年供热、供汽的能源费比原来节约了一半以上,达到了节能、节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结改造心得  畅想建筑理念

    经历了医院更新改造之后,潘宣对医院更耐早颇有几分心得,并把他们总结出来,作为医院更新改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使用合理的内部空间,达到最大的视觉空间,满足特定的医疗服务功能需求。
2.充分考虑采光、照明、通风、声音及节能等物质因素。
3.满足智能化发展趋势,适应新的医疗设备、治疗方法、信息网络和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服务模式,建立一个以治疗和服务为主题医疗环境和一个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
5.充分体现医院单体和整体建筑的和谐统一及流畅的工艺流程,获得美感上的满足。
潘宣说,医院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之所以要遵循上述原则,就是因为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它是为一个特殊群体即患者和健康需求者提供治疗和康复的场所。这一群体不仅在于其文化层次与经济条件的巨大差异,还在于他们有常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有直接特殊的需求与依赖。所以医院建筑环境要比其他任何场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医院在建筑环境设计上要更综合、更精细、更突出为患者营造出一个轻松温馨而平和的室内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体制的创新,我国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医院建筑环境的改造,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预期,医院建筑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更好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