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敢就医”、“大病不敢住院”曾是许多农民面临医疗问题时的真实写照,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加快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有病不敢就医”、“大病不敢住院”曾是许多农民面临医疗问题时的真实写照,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加快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是摆在聊城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基础设施跟上

  到目前为止,聊城市有139所乡镇卫生院建立起门诊楼、病房楼,提前完成了1500所中心卫生室建设任务,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是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聊城市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明显,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较差,直接制约了其医疗水平,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不完善和技术匮乏等因素必然促使他们转向县级以上的医院,进而造成卫生事业发展的更加不平衡。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自2003年以来,聊城市农村卫生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投资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聊城市围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先后实施了中心卫生院建设“333”工程、省“360工程”和“1127工程”,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村卫生室建设工程。随着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必然会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高水平服务送上

  随着9辆健康查体车在8县市区间的来回穿梭,聊城市在贯彻新医改精神、加快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从此,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多了一条有效途径。

  尽管目前聊城市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城乡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等问题仍很突出,鉴于此,聊城市于4月底启动了全市农民健康服务行动,配备专用的健康查体车,选配城市专业技术骨干,开赴8县市区,下乡进村为广大农民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诊断疾病、健康体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让农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市、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全市全面展开,既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又降低了群众的就医负担。截至目前已为农民诊断疾病11000多人次,健康查体近3万人次,节约医药费用110余万元。

  后备人才补充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人才匮乏的问题,聊城市着力充实基层医疗后备军力量。今年聊城市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96名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经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到定向的东昌府区、临清市、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冠县八个县(市区)的乡镇卫生院任职全科医师5年。为了保证这些人才具备高素质,能够留得住,聊城市还规定,学员必须接受3年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后,须按照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聊城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设施建设和人才机制建设都是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市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而如何留住人才则需要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上下工夫,比如制订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的相关政策,加强城市与农村卫生机构的人才、技术交流等。(蒲二利 王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