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甲医院托管县级医院 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带领专家在抗癌宣传周为患者进行义诊。这样的义诊活动已成为多家医院的常态。

医疗卫生,一直是牵动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今年41日,浙江省级公立医院正式启动医改,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努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优秀人才流向基层,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以前,老百姓每逢大病就跑杭州、上海找专家。现在,得益于浙江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与47家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式合作办医关系,不少患者已经能在家门口享受浙医一院、浙医二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这类三甲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家门口就能看大病

今年夏天,衢州柯城区的徐某无意间发现左颈前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肿物,并咽喉部不适也越来越严重,便来到柯城区人民医院看病。

结果显示,徐某左侧甲状腺恶性肿瘤已经侵入甲状腺包膜,并且侵犯压迫了气管,同时左颈部也已经出现了肿大的淋巴结。浙江省肿瘤医院派驻柯城区人民医院的头颈肿瘤外科专家韩春副主任医师立刻召开科内讨论,充分评估患者病情,鉴于徐某才37岁,出于美观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考虑,他们决定施行最新的手术方法:左侧颈部低位领式切口颈清扫术。

术后不久,徐某便顺利出院了,他说:“真是没想到这么顺利,在柯城住院报销比例高不说,家里人照顾我还方便!”

徐某的主治医师郑洪荣说:“甲状腺癌采取低位领式切口颈淋巴结清扫术在衢州地区可是第一次,以前都得去大医院!”

像徐某这样幸运的在家门口治好了大病的人越来越多。同为柯城人的75岁患者郑某,也在家门口经过普外科、肿瘤内科(化疗科)、肿瘤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专家综合治疗(MDT),顺利的治好了胃肿瘤。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告诉记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2014年度我们院优质资源下沉共派驻医生73人次。此外,我们还在温州市鹿城区、宁波市江东区、湖州市长兴县、丽水龙泉市和舟山市岱山县等全省各地市设立了14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达到1390万,约占浙江省总人口的30%。今后,每年将出版一本肿瘤登记工作报告,及时发布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死亡及随访数据。”

今年,全省大批医生深入基层,这其中还包括3964名即将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骨干医生。他们通过参与基层医院的临床门诊、手术、学科帮扶、教学等工作,为基层医院带去了先进的医疗理念,服务着基层医院和基层群众。

特色办医获得双赢

三甲大医院各有优势学科,而被托管医院所在地也会有自己的不同需求。多家三甲医院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实实在在帮基层医院特色办医。

浙江医院全面托管安吉县人民医院和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来,针对安吉、平湖当地病种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下沉,如眼科和消化内镜专家,已开展眼科手术80余台,ERCP手术30余例,临床效果明显,病人反映非常好。

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托管宁海妇幼保健院后,结合医院特色与宁海实际需求,在宁海妇保院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再生育’门诊,帮许多希望生育‘二胎’的妇女解了燃眉之急。

 “宁海作为沿海地区,甲状腺疾病多发,且甲状腺功能隐性异常可导致年轻女性不孕、流产、妊娠后并发内分泌异常、婴儿智力低下等。”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吕卫国说,“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指导宁海妇保院整合了生殖内分泌科、产科、妇科、内科等医疗资源,开展对备孕妇女和早期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保障优生优育。”

11位常驻专家外,省妇保院还每周、每月定期派遣产科、中医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等专家,开展“短下沉”坐诊和业务指导,短下沉是对长下沉的有力补充。

而这受益的可不只是患者。

 “辖区群众本地就医意愿显著提升还不算,入驻以来,宁海妇保院还吸引了象山、台州、丽水、绍兴、衢州、杭州甚至江苏等外省病人来看病就医。”这一成绩,无疑让吕卫国非常自豪。

同样的情况,在多家基层医院遍地开花。

 “原来是‘有小刀,无大刀’,现在是‘多小刀,有快刀,更有大刀’”。如今,浙医二院建德分院(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们经常如此感慨:“现在每周都有心血管专家轮流到我院,上午坐诊,下午进行冠脉造影术,在二位专家的吸引下,来我院就诊的人数日益增多。心血管介入人数增多,入住心内科病房的难度也增加。很多病人说在我们这看病省钱又方便,还经常‘一床难求’呢!”

 “截至目前,全省范围内与城市医院实行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级医院达到47家。”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敬告诉记者:“托管后医院服务能力、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较托管前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门急诊人次增加了45.2%,出院人次增加了88.3%,手术台次增加了37.7%。在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同时,也有力的帮助了基层医院的发展。”

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沉下来的医生时间能不能再长一点?最好能过来一个团队,帮助我们带动一个专科的发展,让病人愿意留在家门口就医。”绍兴市上虞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赵之青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卫纪委相关负责人及三甲医院的院长们“提建议”。

各家大医院也在不遗余力的派驻医生下基层,但“输血”总不是长久之计。如何“造血”才是关键。

陈敏华今年上半年被浙江省人民医院派到海宁三院ICU3个月,她发现,海宁三院医护人员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她与ICU叶宁镭主任共同制定了本科室的业务学习计划。

 “每两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由我负责主讲,将本专业最基础、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大家。”在海宁三院的经历,让陈敏华印象深刻,“虽然业务学习主要面对的是ICU专业的医护人员,却有许多内科或其它科室人员积极参加。56日我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2012年脓毒症休克指南’的解读,虽然学习时间被安排在下班后,还是来了很多人,这个过程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提升。”

除了向住院医师学习外,基层医院的医生们还可以去三甲医院轮修学习。此外,还有多场讲座、义诊定期展开,手把手为基层医院培养业务骨干。

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缺口还是非常大,紧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吕卫国告诉记者,由于医务人员紧缺,为了保证合作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甚至不得不暂停了部分科室的运转。

 ‘人才’显然是基层医院能够长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像平湖、安吉离杭州、上海都非常近,且经济发展水平都很好,但这些地方的医院仍面临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合作医院的人才引进问题很让浙江医院院长严静着急。

杨敬表示,为引导人才下沉,省卫纪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全省组织了面向医学类大学生的集中性招聘,推出2154个岗位,吸引了29个省市区、30余所医学院校的2.3万余人报名,招录到2413名医学生。各地也积极自主招聘基层卫生人才,到当年年底时,全省共招到5800余名基层卫生人才。2014年,各地结合实际,推出了3200余名基层卫生人员招聘计划。而为了留住人才,也将进一步改善基层工作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物质保障。

记者手记:医改已经起航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了解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进展情况,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相关负责人多是业务骨干,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人才不够怎么办?设备不足怎么办?

浙江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告诉记者:“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只要财力允许,我们都愿意支持!”

多位医院院长表示:“物质奖励是必须的,但医务工作者多是知识分子,他们反映最多的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下沉’后,能否保证个人的发展?”

如果医生们没有后顾之忧,何愁人才留不住?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托管与被托管医院之间磨合不够,都值得重视。

而随着医改的推进,“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也在同步推进,相关内容有交叉与融合,也有问题存在。

但浙江医改已经起航,2013年除杭州市外的县市级医院全部实现“零差率”在全国拔得头筹,而年轻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下基层等也已成为好的范例将在全国推广。浙江先行一步,问题肯定会先遇到。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更多内容,请关注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