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了《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监督治理体制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计划实施5大改革任务14项变革。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是对北京医改未来5至8年的总体设计,今后将以此为依据确定每年的医改年度任务,推进每项专项改革。具体如下:
改革任务1:患者“金字塔”形就诊
【现状】目前,本市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健全,患者无序就医,大医院各种疾病“通吃”,门诊人满为患;而政府大量投资建设的城市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又“吃不饱”,资源闲置。
1、常见病慢性病社区解决
“我们要按服务功能定位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即建立‘金字塔’形的就诊模式。”韩晓芳解释。“金字塔”的顶层——即塔尖部分由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主要承担医学科研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其功能定位是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而不是跟小医院抢普通病人。
中层由区域医疗中心构成,主要承担区域内急难重症治疗任务,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不应该在这儿看;“金字塔”的底座,则由网络化、广泛分布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私人诊所等组成,坚持防治结合,做广大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主要承担常见病、慢性病、重症康复和疾病防控、健康促进等功能。
2、小病在大医院报销比例低
财政、医保、价格、人才、药物等各项政策措施均要围绕分级医疗这项改革目标联合发力。
韩晓芳透露,从财政方面讲,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再盲目追求“高大上”,政府财政今后不会再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购买大型设备;同样的,也不会支持大医院再扩建门诊楼。在医保方面,必须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配套实施医保制度,也就是说,今后患者看小病、慢性病都应在社区,如果非去大医院,报销比例会低,且档次和差距会越拉越大。在人才政策上,基层一定要有好医生,要加强基层的人才流动。
3、二级医院可转型康复机构
未来,北京将适当加强大型医院临床急性期康复能力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护理机构;鼓励引导具有康复护理基础的城区二级医院与大型医院合作或吸引社会力量改制重组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另外,城区有些资源利用率不高的二级医院,也可以直接转型为康复护理医院。
北京还会在具备条件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建立康复病房,加载康复功能,尽快形成住院康复、日间(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基层康复体系。
4、严控政府办医疗机构规模
意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向医疗资源短缺的区域和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创新技术与服务,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合作办医,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助推社会办医高起点、规范化发展。
5、防治结合促进全民健康
改革任务2:医院将实现用人自主
6、编制内外同工同酬
7、医生可兼职可开私人诊所
8、职称改革实行评聘分开
9、医学生须接受社会化培养
改革任务3:切断过度用药的利益链
【现状】补偿机制是影响医改全局的基础性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多年未作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价格偏低,药品、耗材、大型仪器设备检查和部分检验项目价格虚高,再加上按项目定价、按项目付费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扭曲医疗行为的“以药补医”机制。
10、探索打包定价新方式
意见中提出了价格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从利益机制上遏制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使用高值耗材等现象,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合理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按照积极稳妥、成熟先行的原则,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索按病种定价、打包定价、医保谈判定价等新型医药价格管理方式,建立有利于促进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的价格机制。
此外,本市还将实行医疗定价的分类管理,加快药品和医用设备耗材等流通领域改革,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前提下,强化市场竞争机制,支持医疗机构通过联合采购等形式,挤出价格水分。
11、鼓励居民购买商业医保
12、补偿机制将与绩效挂钩
针对补偿机制,意见提出了财政保障机制改革。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合理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直接投入。同时相应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逐步推行政府购买清单制度。
改革任务4: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现状】在医疗机构的监管方面,条块分割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仍未实现;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问题导致监管体系中出现许多问题,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急需建立。此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也有待健全。
13、公立医院将聘职业院长
改革任务5:市民卡将实现多卡合一
【现状】北京的信息化程度在全国领先,但分散化、重复化、碎片化的问题仍非常突出,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参保、重复检查、重复开药、异地报销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大量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水平提升,包括现有医保基金的管理漏洞也跟信息化资源不能共享有关。
14、居民就诊将有一卡通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案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