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是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0月9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国家卫计委正在研究起草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文件。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主要基于优化合理的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同时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解决目前医疗资源配置倒置、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
目前,江苏、浙江、四川、青海等省分别以省政府名义或多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出台分级诊疗工作的专门文件。不过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地方仍然不多,很多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计划,国家将适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的现状
分级诊疗制度对新医改深化的系统性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医保保障水平的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继展开,但在患者仍然无序就医的背景下,改革直接给患者就医体验带来的感受并不明显。
目前,各地方开始逐渐重视并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构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除已经出台分级诊疗专门文件的几个省份之外,北京、上海、宁夏、重庆等地也在医联体、医疗集团管理的相关文件中,对分级诊疗制度做出相应制度安排。
从国家卫计委通过对各地主要做法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在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各地的主要做法包括制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形式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延续性医疗服务体系;而引导患者有序流动则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等手段。
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实施分级诊疗一年的青海省介绍了当地的主要做法。
青海省明确要求医保患者,在统筹地住院必须遵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首诊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顺序。同时,患者转诊、异地转诊以及双向转诊,也要经过相应的程序。
对未来继续完善的工作,青海省卫计委副主任王晓勤表示,下一步将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推进全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推进医联体和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以及开展考核评估。
分级诊疗的问题
在谈到推动分级诊疗的问题是,王晓勤还坦陈,分级诊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财政、价格等手段加以推进。
国家卫计委也看到,受困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分级诊疗的实现仍然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的经济激励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等。
尤其是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医改以来,国家在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软件方面,尤其是医疗人才的匮乏一直制约的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
国家卫计委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问题时谈到,目前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全科医生缺乏、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卫生人才缺乏以及总体学历层次偏低,而主要原因是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总量总体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业务需求。
国家卫计委表示,为加强基层的人才建设,下一步将指导各地进一步落实基层人才培养和使用政策,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以及加强在职教育。
而关于正在酝酿中的分级诊疗文件,宋树立表示,总体考虑是通过发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按照2014年年中国务院确定的深化医改2014年重点任务时间表,由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发改委、中医药局等部门负责制定的分级诊疗办法,需要于2014年12月底前完成。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2014医院建设大会